上海新闻

迎接市第九次党代会系列报道之二:魅力城市在和谐中攀高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71

  三天前,长江隧桥中“北桥”工程深水区内的最后一根墩柱稳稳扎根,消息传来,“北桥”有望提前在明年上半年贯通;同日,“南隧”部分东线盾构成功推进到2公里处,西线也推进了760米―――开工只有短短一年半,人们已能触摸“天堑变通途”的明天。而这只是上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变化的一个小小片段。
  回眸过去的五年,上海这座魅力之城又发生了一番大变化:洋山深水港区一、二期工程建成投运,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升至全球第二;城市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网格化在中心城区实现全覆盖;人均绿地面积从4.6平方米增至11.5平方米,建成了国家园林城市……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海城市建设和管理能力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不断攀高。
  【交通建设】关键词:辐射力
  (镜头)下午5时,已是下班时分,上海航运交易所进出口通关中心仍然人声鼎沸,出口报关厅关员们的桌上高高垒着绿色塑料筐。一位年轻关员从塑料筐内拿出一份报关单,手指在电脑键盘上快速敲击,目光在报关单和电脑荧屏间来回闪动。他必须在短短1分钟内,核对报关数据、证明、许可证等有无差错,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定。国家海关总署规定每个海关关员每天审单指标为50份,但上海航交所通关中心人均每天审单量超过600份。
  随着洋山深水港区一、二期工程建成投用、长江口航道水深达10米、外高桥港区全面投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去年上海港口货物、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了21%、20%。今年一季度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88.5万标箱,同比增长28.1%。今年,上海港首次在季度统计世界排名中荣升“榜眼”。有了这些数据,就不难解释上海航交所通关中心为何会如此忙碌。
  航运中心建设不仅是海运,而是“海、陆、空”综合交通体系雄姿初显,城市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提升。“浦东为主、虹桥为辅”的航空枢纽布局完成功能调整、浦东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建成启用,旅客年吞吐增至4139万人次,货邮年吞吐量达到222万吨。上海南站投入运营,浦东铁路一期基本建成,铁路运输占到了全市跨省市客运量的50%。申城高速公路网四面延伸,通车里程增至560公里,环加射线的网络格局基本形成,上海与兄弟省市“对接”的高速公路车道数增加至20个,服务长三角的基础性功能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公共服务】关键词:创新力
  (镜头)5月15日,长宁区网格化监督员陈雄一清早就在自己管辖的网格内发现了一起“暴露垃圾”事件,他用“城管通”拍摄了远景、近景及邻近门牌号,并录音报告发现的情况。照片和语音信息10秒钟内便被传送到长宁区“12319”网格化信息平台。区级平台随即通知长宁区环卫部门前往处理。1小时内,垃圾处理完毕。
  以信息化精细管理来提升公共服务能级是申城的创新之举。自2005年长宁、卢湾两区率先启动网格化管理试点以来,如今上海中心城区已经实现了网格化管理的全覆盖。10个中心城区被精细至14383个网格,由1200多名网格化监督员管理。同时,建设交通系统的17条热线化繁为简,统一为“12319”城建热线,政府部门主动发现和快速处置问题能力明显增强。中心区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成为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的基础,有效地疏导中心区高架道路车流。昨天的最新消息是,随着今年虹口、闸北、杨浦3个区按计划加入地面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分中心,本市交通信息采集将实现市、区两级,区与区之间交通数据的全面共享。
  与此同时,轨道交通运营基本形成“十字加环”骨架布局,运营里程达140公里,比2001年增加1.2倍。145个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推出,使申城的轨道交通、地面公交,乃至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和长途客运“无缝衔接”,建成后城市运行效率将进一步提高,真正解决困扰市民的“换乘难”问题。
  5年来,面向广大市民百姓的住房保障体系也加快构筑。截至去年年底,累计2.3万户收入低、住房条件差的“双困”家庭享受到廉租房政策,完成平改坡综合改造和旧小区综合整治1100万平方米。上海市居民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不断翻新,去年年底已达16平方米,在“人均一间房”基础上继续向宽敞空间发展。
  【环境保护】关键词:控制力
  (镜头)家住宝山区的赵阿姨往下水道里倒了一桶污水。原本,这桶污水通过污水管道,就直接排放到苏州河里;但现在这桶水却要经历不一样的旅程,先通过污水管道被输送到位于长江口的石洞口城市污水处理厂,经过除磷、脱氮和消毒等“层层过滤”,达到国家标准后再流入长江。
  一桶水的背后,折射出申城环保理念的巨大变化,从过去“先污染、后治理”逐步走向“污染源头控制”。前几日,我国目前最大的污水处理项目―――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也开始了升级和改扩建。2008年6月底完成后,该厂日处理污水能力将达到200万立方米。5年来,上海两轮环保三年行动项目全部完成。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由“九五”末的44%提高到了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达到8800吨/日,是5年前的1.6倍。母亲河苏州河的部分河段已出现小鱼戏水的景象。
  申城的空气质量明显好转,2006年上海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区域降尘量同比降70%。市区绿化覆盖率从2001年的23.5%提高到2006年的37.3%,老百姓内环线内“出门500米见绿”已成现实。5年前,申城人均拥有的公共绿地面积仅为4.6平方米,现在已增加至11.5平方米。2005年,上海更是喜获“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
  天变蓝了,水变清了,地更绿了,但上海的环保步伐依然铿锵。今年,上海环保投入仍将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以上,预计将超过300亿元,确保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2%的约束性指标。在新建建筑已全面执行节能标准的同时,今年将力争全年建筑施工万元GDP能耗下降4.4%,从设计入手,确保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100%落实节能标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