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伤疤,印证职业美丽---记市劳模、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护士长李霞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70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市劳模、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护士长李霞,在自己岗位上度过了平凡、紧张而高兴的一天。
  早上8点不到,李霞就来到病房。里面住着63位病人,三分之二是精神病患者,三分之一是老年痴呆患者。“有身体发热、感冒不适的病人吗?病人早餐吃得怎样?6床王阿姨睡觉好吗……”李霞一一询问晚上当班的护士。
  询问完病人情况,李霞开始查房。1床病人张阿姨一看到她,扑上来拉住她的手:“今天带我到外面去晒太阳!”“今天阴天,明天带你去好吗?”“昨天你还带我晒太阳,谢谢你啊!”话还没说完,张阿姨冷不防朝李霞的手部咬来:“明天下雨你也要带我去外面晒太阳呵……”李霞一边躲开,一边向记者解释,病人就是这样喜怒无常。张阿姨住医院好几年了,跟李霞很有感情,病情不发作时,还经常对李霞一个劲地说“谢谢”。
  李霞手上有好几处陈旧疤痕。说起伤痕,她淡淡一笑:“在我们精神专科医院,几乎每个护士手上总有一两处小小的伤疤,那是病人在发病时用手指抠的,用拳头砸的,用牙齿咬的。手上带个疤,没什么大不了。”
  3床病人梁阿姨拿着份报纸在看,见李霞走来,央求给她读报。其实,60多岁的梁阿姨根本不识字,她就这么个习惯,一年365天报纸不离手,看不到报纸就大吵大闹,甚至冲到门外去惹祸。李霞关照护士,每天别忘了给梁阿姨“看书读报”。
  李霞说,当初她们护理这些特殊病人,免不了有“三烦”:烦病人冲动,烦病人逃跑,烦病人自杀。10多年来,这“三烦”早就习以为常了。
  有病人冲动起来,喜欢把大便往身上涂抹,李霞有时一天要换几身白大褂;
  有病人发病时,10秒钟内会把衣服脱光,站在桌上唱歌。碰到这种情况,李霞没法阻止,只好蒙着双眼耐着性子往下听,听完还鼓掌,这样病人往往会自动穿好衣服;
  一些具有暴力倾向的患者,李霞给她们打针吃药时,病人脸上笑得很诚恳,却会突然一拳打来,令人躲避不及;
  有病人不肯吃饭了,李霞总是轻声细语劝说,像哄自己孩子那样:“再吃一口吧再吃一口,对了,再吃一口……”有几位病人,他们的家属不一定喂得进饭,但李霞一到场,病人就比小学生还乖……
  有次,一位病人拿到李霞捐的衣裤,死活不肯穿上,还重重踢了李霞一下。一旁小护士气坏了,指责病人“没良心”。李霞把小护士拉到一旁:“别说了,那不是病人故意的。”小护士有些惊讶:“护士长你就一点也不生气?”李霞笑笑:“刚做这行时,当然会感到委屈,还一个人偷偷哭过,不过现在习惯了。你想想,这些老人都是特殊人群,挺可怜的,我们就是要尽心尽责啊。”小护士连连点头。
  一个炎热的夏天,有位抑郁症病人的老母亲去世了,病人提出想去参加母亲的葬礼,见上最后一面,这也合情合理。但当时病人病情还未稳定,其家属害怕病人到时睹物伤情,又产生消极自杀念头而出现意外。针对这种情况,一般的处理做法是,跟病人耐心解释,不宜外出是最保险的方法。但李霞不想让病人留下一个终身遗憾。在征得病人家属和医院同意后,她放弃星期六的休息时间,陪同病人参加其母亲的追悼会。李霞一边照顾病人吃药,一边安慰病人节哀。在回医院的路上,病人拉着李霞的手哭了:“这次我哭,不是因为我妈,也不是抑郁毛病犯了,而是被你感动了。”
  “感动着你的感动”―――李霞常想,再也没有什么比病人的感动令她更高兴的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