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住在少年村路白玉兰新苑的倪先生虽然有自备轿车,工作单位也在南面离家仅160多米远的原平路上,可由于两条路中间横隔着民居、仓库,是典型的“断头路”,故他每天只能驱车从少年村路环绕场中路、共和新路、江场西路,然后再转至原平路上的单位,前后绕行5公里、费时近20分钟;倘若骑车或步行则耗时更多。这一给倪先生及周边十多万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的“断头路”,随着去年6月原平路二期(走马塘―――少年村路)道路的辟通而不复存在。记者今天上午9时30分从彭浦镇政府获悉,截至今年7月上旬,市、区政府已在彭浦镇地区辟通总长近6公里的“断头路”共11条,使永和、大华、彭浦新村等沪北地区30余万行人出行不再“绕圈子”。
地处闸北中北部的彭浦镇,因是从乡镇逐步向城镇转型而来的,故道路网络相对落后,其中许多道路是被民宅、企业厂房、沟浜阻隔的“断头路”。而与市政道路网络滞后形成反差的,却是该镇已成为市中心居民导入区,镇域内现有各类住宅小区76个,居民近20万人。面对贯穿东西南北的“断头路”,彭浦镇居民,相邻的大华社区、大宁、彭浦新村西端等地区十余万居民,以及沿途企事业单位职工,总计30余万人,平时出行只得舍近求远,绕道而行。
为解决数十万百姓的出行难问题,并加快彭浦镇城市化建设步伐,市房地局、闸北区政府、彭浦镇政府总计投入3.6亿元资金,几年来先后辟通了永和路、高平路、原平路等11条“断头路”,并引入数条公交线路进入,从而使这些困扰百姓数十年的“断头路”,成为商业繁荣、街景美丽、车水马龙的宽敞大道。此外,江场西路(高平路―――沪太支路)等十多条“断头路”的辟通,还大大改善了市北工业新区等沪北地区的投资环境,使中外客商前来投资经营更便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