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五一”长假,上海工人文化宫正举行一场“宁波人在上海”的展览。450余位著名宁波籍人士在上海的创业史,1000余件实物展品,引来市民争相参观。像这样贴近市民的活动,在本市工人俱乐部中经常举办。市总工会7日透露,以市工人文化宫为中心,沪西工人文化宫、沪东工人文化宫为两翼,包括19个区县在内的数十家工人俱乐部已基本做到月月有活动、个个有品牌,让劳动者们能就近找到自己的俱乐部,享受到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
据了解,本市现有各级工会文体事业机构40家左右,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其中大部分建筑陈旧、设施老化的工人文化宫、俱乐部、体育场已得到改建修缮,工人俱乐部在功能上也有所调整,更加贴近劳动者们的需求。乒乓室、阅览室、室外活动设施等传统娱乐功能基本予以保留,收费相对低廉;而展览、展销、展演等新功能带来了书籍展销、历史展览、文艺演出等现代休闲活动,备受欢迎。据不完全统计,各级工人俱乐部的活动几乎每个月都会“变脸”一次,让劳动者们常见常新。
与此同时,各级工人俱乐部积极发展特色项目和特色活动,其中不少已在全市乃至全国形成品牌。例如,作为全国职工影视文学创作基地,上海市工人文化宫涌现了陈心豪、贺国甫、贾鸿源等一大批活跃的工人作家;沪西工人文化宫演艺中心集策划、组织、演出于一身,既是全区文化活动的“神经中枢”,又通过外出演出成为文化宫新的经济增长点;沪东工人文化宫的“新东宫文艺创作中心”成立不过几年,影响范围已从上海走向全国,仅一次诗歌大赛就收到作品4000多件,涉及全国31个省市;卢湾区工人体育场拓展了“以商养文”的新模式,其举办的邮币市场成为全国邮币市场的“晴雨表”;青浦区、闵行区与江苏省太仓市等形成的“沪苏三区两市职工文艺汇演”,是兄弟省市间工人俱乐部合作交流的典范;浦东新区更是率先打破国界,与来自德国友好城市的职工艺术团队进行中外企业文化交流和切磋……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参与者的业余生活,而且成为职工群众享受精神文化产品的主要阵地。
未来的工人俱乐部,活动将更加精彩。据透露,本市将通过实施职工文化建设的“510”工程,进一步完善工人俱乐部的建设。根据该工程,本市将命名10个职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布局10个综合性工人文化宫、设立10个企业职工文化示范基地、打造10项职工文化品牌和团队、评选10大工人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