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期的关键举措--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
中共上海市委八届九次全会于7月8日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决议》,这是上海郊区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们要把《决议》作为指导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行动纲领贯彻好落实好,统一思想,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形成全市上下共同推进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推进新郊区新农村建设,也是上海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上海在面向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的关键举措。我们要深入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局高度,站在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大局高度,充分认清推进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
当前的上海,正处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发展特点,要求我们为未来发展拓展空间、赢得主动、奠定基础。而对于上海来说,未来发展也好,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也好,机遇和空间主要在郊区农村,难点和薄弱环节主要也在郊区农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作为关系上海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大事大计,正确处理好市中心600平方公里与郊区6000平方公里的关系,统筹谋划好中心城区与郊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积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确保上海在关键时期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建设好新郊区新农村,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规律使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际大都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需要把城市和周边区域统筹起来,形成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格局。从上海自身发展看,当前我们面临产业、就业、人口、土地、能源等一系列瓶颈制约,许多问题反映在郊区,突破口也在郊区。我们必须借鉴国际经验,直面发展瓶颈,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规律出发,从上海总体发展目标和所处历史方位出发,充分挖掘、用好郊区优势,把郊区建设成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战场、提升城市总体经济实力水平的关键引擎、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点,为整个城市发展拓展宽广空间、提供强劲动力。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应该也必须有现代化的新农村;上海有现代化的二三产业,应该也必须有现代化的第一产业;上海有富裕的城市人口,应该也必须有富裕的农村人口;上海有繁荣繁华的城市环境,应该也必须有适宜人居的农村环境。因此,上海的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应当有机统一、统筹谋划、同步推进,才能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
总之,建设新郊区新农村,不是一项局部工作,而是事关上海发展全局的大事;不是一件短期之事,而是上海在关键时期的关键举措;不只是农村农业战线的事,而是全市上上下下、四面八方都应当自觉投入参与的共同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看清楚、想明白,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新郊区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