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南站广场建设 探求投融资体制新突破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93

  铁路上海南站7月1日正式开通,成为亚洲最大、最好的交通枢纽中心,而其南北广场成为显著地标。在这个面积达20多公顷的大广场上,有宽阔的地坪、婆娑的竹林、12根巨型变光灯柱及300米的变色玻璃墙,整个广场就像一个大花园。以玻璃钢为主的公用建筑掩映在3100棵大树下,与透明“巨伞”造型的主站屋相映照。
  上海南站广场总投资达17.9亿元,在广场的建设工程中,上海市政府充分发挥了申城财力的杠杆作用,在重大工程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以政府部分财政资金来撬动企业资金投入重大公共工程项目,是南站广场投融资体制的第一个“突破”。南站广场投资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注册资金8.1亿元,其中,市财政通过久事公司注入5.1亿元,市建委通过城投公司注入1.5亿元,徐汇区中誉企业发展公司投入1.5亿元。工程建设还有9.8亿元的缺口。这时候,南站广场西南面一座堆放了16年之久的“垃圾山”进入了指挥者的视野。上海南站工程常务副总指挥赵翠书力排众难,在72天时间内一举歼灭了“垃圾山”。于是,上海南站指挥部手里有了第一块46亩的土地,这给了赵翠书一个启示:南站周边的土地正在增值,按惯例,公共设施建成后,周边土地增值的收益都是被土地开发商拿走的,怎么能让土地增值的收益掌控在政府手里呢?
  南站工程指挥部的决策者们走出了广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第二步“突破”。与南站周边土地开发联动,以土地的预期增值收益满足南站广场建设的需求。2003年,市政府批准了上海南站广场投资公司开展对龙华港以南、龙吴路以西、罗城路以北、桂林路以东约1500亩土地的储备。这是申城首次明确提出重大工程土地储备的概念,开创了土地储备与重大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的先例。
  赵翠书告诉记者,有了土地储备,上海南站指挥部进一步研究“财政投资有进有退”的新路,这是南站广场投融资改革的第三步“突破”。上海南站指挥部适时地引进了地产集团,由地产集团出资受让南站广场公司的股权,并由其负责开发周边1500亩土地。就此,政府财政5.1亿元的投资完全退出。在重大工程投资中,政府财政能全身而退,这在国内也是首例。
  在南站广场建设投融资改革中,市政府明确将项目建设资金与周边土地综合开发联动,既用未来土地收益支撑项目建设资金,又使项目建成后带来的土地收益掌握在政府手中,而退出的资金可用于其它重大项目。投融资改革的三个“突破”使上海市政府借力杠杆作用,造就了一个现代化的上海南站广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