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7月1日,是党的生日。85年前,13位知识分子在上海聚首,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85年后,第一次,13位“一大”代表们的文物史料齐聚一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办《中共一大代表生平文物史料展览》,250多件展品包括珍贵文物、史料、历史照片,一一展现……
董老那顶瓜皮帽
一顶黑色绸缎瓜皮帽,一件双肩已风化的鹅黄色真丝长衫,与李汉俊结婚燕尾服等10多件文物一起,是中共“一大”纪念馆首次借“宝”展出。13位代表中有5位是湖北人。“一大”纪念馆工作人员找到湖北博物馆,对方表示:“这是湖北的光荣,支持!”开出馆藏全部“一大”代表文物清单。
首次公开的合影
刘仁静之子刘威立说:“父亲去世10多年,这次捐赠的日记、手稿、照片等是我们仅剩的父亲遗物,交给纪念馆保存,意义更大。”
李达的哲学手稿
新中国成立后李达哲学著作《第三题・物质的第一性和意识的第二性》的手稿,钢笔写就,字迹清秀。湖南李达故居馆长亲自送来。
见证毛泽东的转变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张小红说:“1920年2月,毛泽东来沪宣传‘驱张’运动,驱的是湖南军阀张敬尧。《天问》周刊是‘驱张’代表团刊物,7月的第23期,毛泽东发表《湖南人民的自决书》一文疾呼:‘社会的腐朽,民族的颓败,非有绝大努力,给他个连根拔起,不足以摧陷廓清。’表明他已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一件毛衣一首诗
中共“一大”纪念馆副研究员马建萍说:“1934年长征前,何老准备了酒和花生,与林老在江西余姚县梅坑聊到深夜,又脱下羊毛毛衣相送。林伯渠回赠一首《别梅坑》。”4个月后,何叔衡在福建长汀突围时壮烈牺牲。毛衣陪伴林伯渠终生。
狱中曾口占一绝
“一大”后,邓恩铭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因叛徒出卖被捕,1931年清明就义。狱中口占一绝: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土墙里挖出照片
现年85岁的王尽美之子王杰说:“父亲原名王瑞俊,‘一大’后做诗言志,改名王尽美。”13位代表中,王尽美逝世最早―――1925年积劳成疾。他留存的史料少之又少,此次展出的是他唯一存世照片。王杰说,“抗战时日伪军扫荡,奶奶用油纸包了好多层,墙上挖洞封存。1950年毛主席请山东省委找王尽美遗物,已糊涂的奶奶想了好几天,才想起这张墙封10多年的照片。”
全家开会讨论捐赠
该印章及包惠僧用过的毛笔、1957年任国务院参事工作证等,也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包惠僧女儿包曼林说:“为了遗物捐给谁,全家开了好几次会讨论,最终决定交给‘一大’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