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各区县劳动维权举措升级 工作站进驻园区服务窗设到街镇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87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监管部门迅速到位;“黑中介”骗钱,执法人员“蹲点”监督;工业园区求助不便,设立园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提供服务……今年以来,本市各区县维权措施不断“升级换代”,让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更加便捷。
  针对欠薪投诉答复期较长的现状,闸北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今年在全市率先建立“一小时快速反应机制”。该制度规定,对于群体性或突发性拖欠工资事件,不管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区劳动监察部门将在一小时内赶到现场处理,给劳动者一个满意答复。“五一”前夕,天目西路某酒家有100多名员工聚集在酒店办公室要工资。闸北区劳动监察部门接到举报后,30分钟就赶赴现场。经过协调,近100多名外来从业人员如愿领到10万元左右的工资。
  “升级”的何止是速度?日前,本市首个社区层面的来沪人员就业保障服务站在浦东高东镇亮相,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内新辟“来沪人员咨询服务窗口”,免费为外来从业人员提供相关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维权“一站服务”。这样的服务站点,不久将在浦东23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全部建立。
  市北新工业园区有近2000家企业、几万从业人员。“五一”前夕,全市首家以园区企业、就业人员为服务对象而创设的“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在这里挂牌成立。工作站集就业服务、劳动监察、仲裁、外来劳动力管理于一体,突破了以往按照行政区划设置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的做法。
  保障劳动者权益,在各区县正逐渐从事后“治理”转向前期介入。宝山区建立预警机制,对连续多次违法违规及一次拖欠劳动者工资达10万元以上的企业进行重点监察。
  同时将辖区内存在工资支付困难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为主要监控对象,今年以来已查处5家拖欠职工工资的企业。卢湾区有四个街道,每个街道被划分成四块,形成16个管理区域,由街道劳动监察协管队分别管理。他们建立日常监督信息反馈通道,实行动态管理。各区县还聚焦劳动者的"急难愁",努力破解维权难题。"黑中介"给劳动者求职带来不少困扰。近日,普陀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挑选18名队员,对非法中介集中区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蹲点式监督。一开始,非法中介经营者与队员们打起了"时间差",在周末、夜间开展经营活动。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立即调整蹲点方案,把队员们分成三组,每组轮流值班,并增加周末检查时间,非法中介纷纷关门。杨浦区劳动部门表示,今年将组织更多专项执法检查,以欠薪、欠保、不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为重点,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