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市团组织探索新机制 加强引导青年社团共建 共享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68

  5月1日,闵行体育公园的一场文明主题活动中,10余家青年社团登台亮相。现场汉服秀、重温童年游戏、定向寻宝,一系列创意互动的项目,不仅令游园市民纷纷驻足,更引得不少年轻人参与其中。
  青年社团投身公益活动何止五一长假,已越来越普遍地在全市社会公共领域显现。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本市依托网络形成的青年社团超过10万,涉及交友、艺术、运动、旅游等多个领域,并逐渐通过助学、献血等社团行动介入社会公益服务事业。
  作为青年人代表的团组织,如何去走近这个新兴领域?怎样引导这股新生力量共建和谐?一种全新探索正在本市全面展开。
  能不能做些更有价值的事
  东方网玫瑰俱乐部交友平台上,青年网络社团11000多个,参与人数超过13万;益友网,注册社团1000余个,其中经常开展活动的有300多个……
  青年社团大量涌现,是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帕奥车迷俱乐部是上海成立最早的车迷社团之一,两年中成员达到5000名,一批优秀青年逐渐成为社团“核心”,但也正在此时,他们开始感觉到光是爱车活动意义不大。能不能做些更有价值的事?
  俱乐部论坛上,一个“是否来一次扶贫助学”的小帖子引起共鸣。于是,社团找到了卢湾团区委。于是,助学行动不断加速,受助学生数达到25人,捐款额达到17714.13元。从此,公益成为帕奥俱乐部发展的一大主题。
  从满足相同爱好的第一层次,跃上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认同的第二层次,许多青年社团都有这样的经历。青年专家认为,把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向他人,变社团认同为社会认同,青年或社团才能真正实现成长。这个成长过程,既需要青年自身努力,也需要党团力量在关键时刻推一把。
  变领导为引导才能春风化雨
  今年3月,团市委联合16家车迷俱乐部开展环保巡游植树活动。要让这些体制外青年改变敬而远之的态度,对共青团组织真正产生认同,就需要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寻求一个平衡点。
  例如在活动前期,某些车迷俱乐部提出要带宠物一起参加活动,这在团组织看来匪夷所思,对社团来说却习以为常。出于尊重,组织方同意可携带宠物,但提出在活动仪式时宠物不出车。对于组织上的理解,许多青年车迷很高兴。活动当天,400多辆私家车没有一人携带宠物参加活动。
  团组织领导说:"在新形势下怎样去吸引、组织、凝聚青年?只有变领导为引导,变服从为服务,才能春风化雨。"
青年社团的大量出现,也对党团组织联系社会机制提出新课题。以某交友社团为例,3000多名会员分散在上海19个区县,既有普通白领、公务员,也有公司老板、自由职业者。经过实践探索,他们采取了扁平化的网络,避免了地域、资源等限制,也完全摆脱了"条"和"块"的痕迹。对于团组织来说,一种"联盟式"的新型工作机制正在酝酿,首个青年车友联盟已开始筹备。"实验特区"不需要清规戒律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介绍,青年人关注慈善、公益等社会服务,也有相当部分社团专门从事公益活动。这些青年社团影响了庞大的体制外青年群体。通过有效引领,积极协调好这股力量,正是共青团工作的有益尝试。团市委有关人士认为,青年社团的积极作为能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补充。当社团发育成熟后,政府可以通过公益项目招标等方式,动员起来自民间的智慧和力量。社团活动过程,也是青年人学习成长的过程。青年人可以在社团的内部活动中培养兴趣,磨炼专长;也能够在社团的社会化服务中学会社会责任,承担社会义务。一些青年专家提出,作为党团组织,所要做的不是将清规戒律强加于这片"实验特区",而是组织、凝聚、引领,让青年人从兴趣参与走向社会认同,从自娱自乐走向共建共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