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已成为本市各类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成果。市总工会5月2日公布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本市各级工会共收到职工群众提出的合理化技术改进建议55.8万条,平均每月超过4万条。
“金点子”看似小,技术含量、经济效益、社会影响却毫不逊色。作为首批成为上海市劳动模范的外来务工者,朱雪芹提出的“金点子”非常具体:一条西裤,必须经过80套标准工序。可就是这样的“金点子”,不仅将西裤生产过程缩短至2800秒,而且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使企业连续多年没有出现次品。最终,这个名为“80套标准工序和2800秒出成品的分秒法”的“金点子”得到质监部门高度肯定。市劳模韩明明的“拳头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属检测和除铁技术也缘起“金点子”:要改变进口金属检测器和除铁技术能耗高、损耗大、可靠性差的缺点。经过多年攻关,“金点子”变成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用“金点子”生产的设备累计为其所在的宝钢集团节约资金4000多万元,并且出口日本、蒙古、泰国。
正是层出不穷的“金点子”,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不断创新的浓厚氛围。职工群众纷纷献计献策,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无限创造力转化成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在2006年,还有7701项“金点子”成为技术革新项目、5313项“金点子”变成技术发明、1477项“金点子”成为先进操作法予以全面推进、1806项“金点子”作为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正在进行。据不完全统计,各项“金点子”取得经济效益已超过百亿元。
“金点子”中,还蕴含了职工群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今年以来,不少一线劳动者提出的“金点子”不约而同地瞄准了资源节约。在这些“金点子”中,既有生活上的节约好习惯,又有工作中的节能好办法。市总工会对此表示,将开展“节约杯”技改创新成果评选发布活动和“金点子”征集评选征文活动,进一步扩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方面“金点子”的影响力。而在一些高能耗企业中,有关方面将把职工群众对“查跑冒滴漏、比节能创新、看节约贡献”的“金点子”收集起来,作为同行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有效参考。
此外,源源不断的“金点子”还增强了一线劳动者的职工技能。近年来,通过广泛开展的技能培训、技术比武和各种“金点子”实施、交流活动,全市每年都有10%的技术工人在技能水平上提高一个等级,高技能人才占技术性人才的比例已由几年前的6%上升到15%。而今年,市总工会更是提出新的指标:要让5%的技术工人拥有第二项技能、8%的技术工人成为岗位或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届时,更多的“金点子”将出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