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2006年上海市首次实现医疗全血全部自给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37

  “上海无偿献血工作已取得历史性突破,2006年全市无偿献血总量达399491人份(每人份200毫升),医疗临床所需全血28年来首次取消外援,全部实现自给”。在刚刚召开的2007年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39.9万上海人慷慨捋袖献爱心”,高票当选2006年“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殊誉。无偿献血者的爱心之举,给众多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家庭的欢乐,也折射出了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文明、健康与和谐。
  近28年来,由于上海要承担诊治大量外地病人的任务,(有超过三分之一血液用于外省市来沪病人救治),本市的医疗临床用血一直存在“缺口”,需要从外省市调剂血液,才能满足临床医疗用血:2003年本市采血量290948人份,外省市调剂血液74523人份;2004年本市采血量354162人份,外省市调剂血液32192人份;2005年本市采血量364596人份,外省市调剂血液12418人份。为了大力推进无偿自愿献血,确保医疗临床用血,保障人民健康,尽快实现本市医疗用血自给,在市委、市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下,近年来,本市推出一系列举措,使无偿自愿献血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推进无偿自愿献血纳入政府实事。2004年在闵行区政府的支持下,闵行区卫生局与上海市血液中心联合在七宝镇建立了第一个无偿献血屋。2005年,在全市建立10个无偿献血屋被市卫生局列为五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截止2006年,全市已筹建了15个无偿献血屋(亭),仅医疗设备仪器,市卫生局就投入近2000万元,使之,为全市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据统计,15个无偿献血屋(亭)开张之后,截止去年12月底,已先后接待了7.7万名无偿献血者,总计采血86339人份。
  ――高校成为推进无偿献血突破口。倡导无偿献血,献出一份爱心,在市教委的关心下,推进自愿无偿献血得到全市74所高等院校的广大师生广泛支持和响应。据统计,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献血条例》实施前后,本市高校计划献血和无偿献血每年均保持在1.2-1.5万人份左右,而从2004年起通过广泛教育和动员,高校的无偿献血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其中,2004年为20026人份,2005年实现30086人份,比上年足足增长50%,2006年则又创新记录,师生无偿献血突破6万人份,同比增长100%。值得一提是,去年11月,获悉本市临床A型、O型血短缺,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15所高校师生慷慨捋袖,先后有1255名师生参加了应急献血。据统计,近几年中,全市共有10万名大学生加入无偿献血行列,为保证医疗用血,保护人民健康,培育城市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
  ――自愿者队伍开启无偿献血的风范。“在推进本市无偿献血历程中,实现本市首次医疗临床所需全血全部自给,上海的无偿自愿献血者功不可没。”这是市血液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王英动情讲的一番话,内中也真实反映了上海无偿献血志愿者为保护人民健康、奉献一片爱心的高尚情操。闸北区在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后,共有520人参加了无偿献血应急队伍,每位队员坚定立誓,只要病人需要、献血需要,召之即来。上海市血液中心经过宣传与招募,已拥有一支高达2500人组成的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该队并下设志愿宣传服务队、应急献血者分队、成分献血者分队及Rh阴性(稀有血型)献血者俱乐部,该中心的员工占该志愿者队伍人数近五分之一。2006年1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在紧急抢救无锡送来的重大突发事故受伤的病人时,因抢救严重缺血,杨浦区一声令下,立刻有107名志愿者参加了献血,确保了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为挽救病人生命作出了积极贡献。据市血液管理办公室透露,去年年底,全市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已高达1.3万人。
  ――广泛宣传无偿献血亮起城市文明风景线。近年来,在各级政府、血液管理机构和媒体广泛支持下,本市无偿献血的宣传日益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不仅从根本推动无偿献血的开展,而且亮起了上海城市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黄金周节假日街头无偿献血已成为市民的时尚追求。2006年的各大节日里,全市采血点累计接待自愿无偿献血者1.5万余人,献血总量超过320万毫升,较2005年同期增长5成,为申城历年同期采血量之最。
  去年1月,本市开展的“献热血迎新春”活动中,吸引了大批市民,无偿献血达5278人份;市血液管理办公室和《东方早报》联合在上海火车站举办“热血献申城、爱心永留存“的四天活动中,有350多人参加了无偿献血,尤其是,上海24辆献血流动车,每天在传播无偿献血的文明种子,去年共接受市民无偿献血15.8629万人份,平均每天采血逾400人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