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工人们,农民们,全中国被压迫的民众……”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一声呼喊,工农联盟这一观点首次在中国革命史上出现。走进刚刚开馆的多伦路215号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迎面十余项大会决议及宣言传递着这声红色呼唤。
1925年1月11日,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等20人,代表着全国994名党员,齐聚上海东宝路(现东宝兴路254弄内)的一幢两层石库门房子,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
160平方米的陈列馆里,近百幅史料图片、40余件展品无言讲述历史。史料馆展厅中,一座两上两下的老房子模型展现当年场景:位于虹口区公共租界的这幢石库门房子毗邻火车站,方便代表们集散;为了避免外界干扰,会场布置成课堂,挂起黑板,每一位代表的桌前摊开一本英语课本。工作人员介绍,会议原房屋在淞沪抗战中被日军炸毁。担任大会书记员的郑超麟老人在1984年重回虹口,确定了会址并提供了许多大会召开时的难忘细节。
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会议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11个议决案。玻璃幕墙后,一本发黄的议决案文本和后来复印的决议文件共同告诉观众:大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较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又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边上一面红色幕墙铭刻历史的评价: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问题。
从这幢普通的石库门房子起步,全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党的四大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在陈列馆的出口处,一张红色的数据表引人注目,上面列出从党的一大到五大,全国党员人数的变化:在党的四大召开时,全国党员共994名,两年后党的五大在武汉召开,其时全国党员人数已达到37983名。唤起工农,波澜壮阔的大革命从此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