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市民期盼的新水源地―――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正稳步推进。4月21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的25位院士前往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现场考察,并为工程建言献策,确保工程2010年实现通水。
最早提出在长江口青草沙建上海第三大水源地的是以陈吉余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团队。正是这一大胆想法,拉开了由论证青草沙水源地项目,向彻底解决长江口水源如何“避咸蓄淡”这一世界性难题发起攻坚的序幕。研究报告显示,长江的原水水质已经明显好于黄浦江原水,更适宜城市居民饮用使用。
位于长江口的青草沙,处于海水和淡水的交汇区内,如何监测咸水入侵是大多数院士普遍关心的问题。截至目前,上海段长江口已经建立了20多个咸潮监测系统,而第一个建立的监测点正是在建的青草沙取水口。从1994年至今天,青草沙所在水域的咸潮入侵数据均已全面收集,直接为青草沙水源地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技术支撑。
青草沙水源地建成后,依靠其庞大的水库“避咸蓄淡”功能,每年冬季遭遇各种不利气候条件时,将可保证向供水区域持续输水68天,市民将不用为长江水变咸而担心供水中断或不可以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