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县象溪乡菜溪岩谷深涧长,近乎原始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领略原汁原味的纯自然风韵。黄俊 摄
5月1日,清晨时分,仙游县城东北部郊外,络绎不绝的市民就已汇成人流,开始涌入林木茂盛、空气清新的大蜚山省级森林公园。
一路上,只见男女老少,“蹭,蹭,蹭”沿着台阶登山……在大蜚山脚下开饮食店的毛启山微笑着迎接一波又一波的市民。他说:“上午单卖饮料和为晨练的人看管自行车,就收了好几百。”
变农民为服务员
毛启山是蜚山村村民,全家5口人,共有4亩多地,以前种水稻和枇杷,每年收入不到1万元。
近年来,仙游县委、县政府将大蜚山作为县城的后花园来经营。大蜚山是仙游鲤城盆地的屏障,共有18胜景令人心旷神怡,2004年被评定为省级森林公园。纷至沓来的健身休闲者,给当地贫困山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前满山的鸡、鸭、竹笋、茶籽油等土特产无人理会,如今深受游客的青睐。蜚山村于是将城郊农业与旅游休闲业相结合,鼓励农民发展服务业,兴办“农家乐”休闲娱乐设施,增加农民收入。
毛启山抓住机遇,筹措2万多元钱,在蜚山脚下建起了简易农家山庄。250多平方米的房屋,规划为餐馆和休息室,每间设有茶桌、榻榻米接待游客。毛启山办农家山庄追求的是特色,他从揉面开始,包子皮薄馅多;许多蔬菜自己种,客人来现拔现炒;肉、禽、蛋就地采购,鸡、鸭还是自己饲养;很快就赢得游客称赞。一年下来,他就有2万多元的旅游收入。
今年初以来,大蜚山“健身休闲生态游”吸引了大批市民参与,每月接待游客约3万人次,大蜚山周边的村民也竞相加入旅游服务业,近两年他们通过“农家山庄”、“农家饭”尝到了甜头,鼓起了钱袋子,蜚山村村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
变农业为旅游资源
仙游县书峰乡,480亩的台湾黄金果金灿灿地闪耀在田野上,成为乡村游一道亮丽的景观。黄金果学名“五角茄”,果实颜色金黄,因果形有五指,又称“五代同堂”、“五福临门”、“五子登科”,被视为合家团圆、前程似锦的象征。每逢春节,观果期可长达半年的串串黄金果成为广东和香港等地爱花一族贺喜的抢手盆景。
书峰乡阳光充足、温暖湿润、沙壤土深厚,适宜花果栽培。3年前,该乡农民林启豹到广东顺德参观花卉展览时,发现黄金果颇受港澳花市青睐。于是,他把台湾黄金果种苗引回书峰栽培,当年就获得成功,而且供不应求。在他的积极带动和示范下,全乡栽培面积迅速剧增至480亩。
书峰乡政府利用这种规模,精心规范黄金果生产园,把它与青靛药物园、珍稀植物引种园、枇杷采摘园、名贵植物园等一起丰富了书峰生态旅游资源,从而把农业变成旅游业,吸引了成批游客前往观光,许多村民在乡里的引导下也办起了“森林人家”接待户,为游客提供优质吃、住、娱等方面的健康休闲服务,得到了单纯农业经济价值外的旅游附加收入。
在仙游县社硎乡修园村,5万多棵台湾阿里山樱长至3米多高,株株婀娜多姿,春节以来,600多棵樱树争先开放,花姿灿烂,已经成为当地一条声名鹊起的赏花路线。如今,社硎乡已计划栽种10万株阿里山樱,打造全省独一无二的“樱花之乡”品牌旅游,为农民开辟出一条增收的新路子。
变农村为城市后花园
仙游县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更是丰富。仙游县有历史上久负盛名的菜溪岩、麦斜岩、九鲤湖等,特别是九鲤湖以湖、瀑、洞、石、梦五奇著称,是个典型的第四纪古冰川遗迹,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把它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去年,在中国生态旅游大县评选活动中,仙游县荣获“中国生态旅游大县”称号。
“仙游县已经把旅游作为主要产业之一进行规划,县政府将把集聚全县最主要旅游资源、占县域面积二分之一的面积划入到环山区生态旅游区,目前横贯景区的公路已经列入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等到沈海高速福厦段和福厦铁路的峻工,仙游到福州只要一个小时,交通更加便捷时,仙游的优美景色将吸引更多游客来观赏。”仙游县旅游局局长陈朝阳告诉记者,下一步仙游将积极招商引资,吸引资本投入到生态旅游区的景点建设。
仙游县政府的一个主要领导认为,“农村和城市相比,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相比,更少工业污染,在生态环境上更具比较优势,因此,农村要做城市的后花园,不发达地区要做发达地区的后花园。仙游要做莆田的后花园,也要做福州的后花园。仙游打造的环山区生态旅游区,集中了仙游主要旅游资源,也涵盖了仙游大部分的农村乡镇,它的成功,将能够增长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的面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积极的试点。”(记者 黄俊 通讯员 郑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