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静安区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建设社区生活服务中心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71

  位于升平街33号的南京西路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开张刚满一个月,就吸引了众多居民慕名前来。钱大定老人收藏30余年的自制钢琴式台灯,坏了多年,一直找不到地方修理,没想到在中心修好了。像这样开设在社区、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今年上半年在静安区其它4个街道将陆续开张,成为继社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之后的“第四中心”。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静安区委、区政府将如何强化社区公共服务职能、创建和谐社区共同体列为一项重要课题。区领导多次走进社区听取意见,听到社区居民反映的往往都是“鸡毛蒜皮”生活小事:家电维修、日常修配、衣物缝补、家政清洁等日常生活困难难以解决,遇上房门反锁、水管漏水等突发事故也不知该向谁求助……区领导向居民现场承诺:“你们的小事就是政府部门的大事,我们一定想方设法解决这些问题。”
  此后,区领导分头召集街道负责人开座谈会并进行走访,一番深入调研后发现主要有两对矛盾。一对矛盾是居民需求与市场规律之间的矛盾,小修小补往往花不了几块钱,对居民来说很有必要,但对商家来说利润很薄,已渐渐淡出市场;另一对矛盾是便民摊点与城市管理的矛盾,目前承担这些便民服务的以流动摊贩为主,而在迎接世博会过程中,这些摊点因影响市容环境将被陆续取缔。去年,南京西路街道老式弄堂口一个破旧的修理铺在居民强烈要求下被城管部门取缔,然而没过多久,居民就向街道提出,希望解决没处修配钥匙的生活难题。
  “政府必须承担这些居民确实需要、市场无法满足的服务项目。”静安区委、区政府为此探索成立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在居民反映比较强烈、条件比较成熟的南京西路街道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整合社会组织资源,承担公益性的为民服务项目,同时“收编”分散在弄堂口的小摊贩,治理乱设摊、违章搭建等市政管理顽症。
  记者在新建成的南京西路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看到,两层楼的中心总面积430平方米,凭借“一批特色服务”、“一个热线电话”和“一支义工队伍”,推出了20余项服务项目,包括修伞修鞋、食品配送、改缝衣服、小家电维修和拍照冲洗等,服务价格低于市场价,有的项目只收取工本费。一楼大厅里,总服务台的热线电话响个不停,进出居民不断。一些排队等候的居民说:“过去,为了修件小家电,不是跑很远的路,就得在弄堂口等候流动小摊,现在小店铺常设在家门口,天天开放,方便多了。”
  说话间,接线员连续接到两名独居老人打来的电话,称不小心把家门反锁,希望帮忙开锁。电话很快转到修锁师傅小薛处,他拿起工具马上出门,免费为老人打开门锁。
  为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提供服务项目的,是社会组织“金钥匙”服务社。退休街道干部区露琪既是“金钥匙”创办人,又是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主任。她介绍,服务社成立了一支450人的义工队伍,随时为居民提供免费服务。目前除了在中心开设服务点外,还有68家服务单位与“金钥匙”签订协议。“我们将根据附近老年人和商务楼白领的需求,不断调整服务项目。”
  目前,静安区将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建设列入今年的实事项目,为此区财政安排7200万元专项资金。在先行试点基础上,其余4个街道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都将以这种形式运转。区领导说:“今后,各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将和已有的社区行政、卫生、文化等三个中心错位发展,并以立体联动方式形成区级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街道社会生活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点和流动的便民集市四级便民服务网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