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本市各区已正式上报旧区改造“十一五”后两年的改造计划,预计完成二级旧里以下房屋149万平方米。本市将推进铁路上海站北广场、董家渡13A和15A街坊、平凉西块、建民村、虹镇老街这“五大”重点地块改造,争取在世博会召开前取得新突破。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4月16日调研本市旧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参加并讲话。
据悉,本市已建立完善旧区改造地块基础数据库。目前,每个地块都建立“一地一图一档”资料,实现了日常管理的信息化。今年将在全市范围内协助各区分别选择1―2个地块,开展旧区改造事前征询制度和“数砖头加套型保底”的试点。在总结浦东、杨浦等区“征询制度”试点的基础上,扩大试点并逐步推开;在总结黄浦区“数砖头加套型保底”试点的基础上,指导各区开展试点。同时,协调各区进一步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加快推进本区域紧凑型、小户型就近安置房建设,供居民多元选择。
此外,将进一步加强房屋拆迁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法规、规章和相关制度,坚持“阳光动迁”和“结果公开”,确保“公开、公平、公正、透明”,为下一步实施旧区改造工作提供制度性保障。
刘云耕说,旧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事关民生和发展,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市委高度重视,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和区(县)政府做了大量工作,积极予以推进。
刘云耕指出,在推进旧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时,要多为人民群众着想,尤其是使中低收入的群众住得起、住得好、住得安心;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平衡各方利益,处理好市和区(县)、人口导入和导出区域等方面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根据自身力量逐步推进;确保各项政策到位,跟踪调研落实情况,把好事做好做实。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豪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