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无公害农产品要全程质控 部分代表委员建议从餐桌管到田头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44

  “光鲜”的豆芽菜是用某种有害药水浸泡出来的,小黄鱼的颜色是后天“长成”的……4月24日上午,在市政府召开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对接”书面意见和提案办理会上,张明德委员列举媒体曝光的“问题食品”案例,引发代表、委员热烈讨论。大家建议,让市民吃到无公害农产品,要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
  种植蔬菜等食用农产品的土壤和灌溉水的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能否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无公害农产品。对此,马莉莉委员建议,一些地方在同一地块反复种植同一品种的农作物,既影响土壤肥力,又容易形成虫害,也不利于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因此要广泛实行农田轮种制。
  高均芳代表谈到,无公害农产品的有害物质残留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一些农民因为价格因素而放弃高效低毒农药,对此政府部门应给予合适的经济补贴。此外,应进一步推广生态、技术防虫法。
  代表、委员们还建议,除一手抓源头监控外,应在批发、销售等环节抓监管,以保证让市民吃得放心。
  一些委员调查后发现,一些菜场尽管设有有害物残留量的检测设备,供菜场检查市场农产品或市民购买后使用,但往往因为成本原因而将设备闲置。张明德委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同时,市场也应提高准入门槛,发现“问题食品”,一律将销售者拒之门外。
  朱邦贤委员还建议,建立食品安全公共服务平台,既可向市民定期发布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又可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检查,还可接受市民对“问题食品”的举报。
  据悉,本市已对农产品检测结果实行了追溯机制。
  副市长胡延照出席会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