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度时艰中凸显开放引力――写在浦东开发开放十九周年之际
上海经济版图之上,浦东分量举足轻重。全市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四分之一来自“浦东创造”。
2008年下半年,上海经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正面冲击;2009年,危机影响继续蔓延,负效应仍在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浦东发展备受关注,哪怕点滴的积极态势,都是对全市经济发展的一种信心提振。
事实上,浦东前行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陶氏化学增资,宜家宣布落户,还有诺华、迪卡侬、德国瓦克等一大批世界著名企业,都在洽谈地区总部落地事宜。危机席卷之下,众多企业纷纷收缩战线,此时此刻,资本依然看好浦东,种种动向凸显浦东开放的引力。正如罗氏研发总经理安德利先生所言,“罗氏非常看好浦东并愿意继续追加投资”。
春江水暖鸭先知。就在浦东开发开放迎来19周年纪念之际,浦东今年首季经济运行报告昨天亮相。细读一系列指标与数据,底部企稳迹象已经显现,点点滴滴的向好态势,彰显着浦东共度时艰持续发展的勇气。
严峻形势中透出回暖信号
浦东经济运行报告显示,受全球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及去年一季度基数较高的叠加影响,新区工业增幅大幅回落,占比近四成的电子信息和石化两大行业下降幅度都超过15%。而实体经济增长的放缓又对服务业发展形成制约,各类商务活动明显减少。与此同时,外部需求尚未出现好转,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降幅均比较明显。
严峻形势客观存在,受外部环境和发展周期影响,这种状况的改观很可能要到下半年。但令人欣喜的是,指标数据的月度变化已经“逐步企稳”。从一季度分月情况看,1月新区工业总产值下降20.4%,2月下降5.6%,3月下降2%。其中受危机影响相对较小的生物医药行业,首季实现工业产值增长30.8%,体现了较强的抗波动性。
“暖意”在资本和地产市场尤感明显,受危机影响最早的证券、房地产等开始回暖。一季度,证券市场累计成交较去年四季度提高了30.2个百分点;期货市场交易渐趋活跃,首季成交额同比增长26%,比一二月份又提高了17个百分点。楼市人气更是“升温”,新区一季度商品房累计预售面积同比上升47%。
商业的繁荣凸显着消费信心的增强。一季度,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4.38亿元,同比增长14.3%,在CPI指数下降的情况下,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企业创新度”指标更是表现不俗。一季度,新区功能性机构继续集聚,净增各类金融机构4家,累计金融机构数达到548家;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同比增长32.3%。
克难奋进中坚定转型之路
世界500强之一的巴斯夫要在浦东追加投资,用于完善地区总部和亚太研发中心,并致力打造精细化工项目。
好事多磨。受浦江两岸规划限制,巴斯夫扩展用地提议一度碰壁。关键时刻,上海市和浦东新区方方面面伸出援手,开辟绿色通道,实现项目扩展用地。
波折的背后,体现出浦东推动经济发展、坚定转型之路的努力。类似“总部经济”项目,符合上海产业定位,符合新区发展战略,必须全力支持。事实证明,巴斯夫项目的解决也推动了困扰当地居民生活的“厂中村”问题的解决,实现了政府、企业、社会的“三赢”。
越是经济面临困难,越是不能动摇方向。浦东区委主要领导非常清楚,浦东未来发展的优势就在于能否率先实现经济转型。
坚定转型,首先是做好加法和乘法,从产业长远发展考量,瞄准具有集群效应的“龙头”项目。近期落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中国商用飞机设计研发中心就是最好例证。该中心不是孤立项目,浦东已经预见到了未来的“龙头”效应:商飞设计研发中心将与园区航天航空相关企业GE、Honeywell等形成产业互动,与以IBM、HP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以中科院浦东科技园为首的国内研发中心互相呼应;在其带动下,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配套产业将迅速崛起,以民用航空大飞机研发为主的产业集群将在浦东形成。
坚定转型,还意味着优胜劣汰,做好减法甚至除法。金桥的office
park(办公公园)是一个缩影。伴随浦东开发开放,一批又一批密集劳动型制造企业选择了离开,取而代之的是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短短5年,office
park的面积扩大了3倍,进驻的高端企业增加了6倍,助推着金桥从“制造”到“智造”的嬗变。近段时间,一些低端制造企业在竞争中被大浪淘沙,浦东乐于看到危机中的转型契机。
振奋精神中开始新的起步
每年的4月18日,对浦东而言都具有特别的意义,既是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纪念,又是开发开放新的起步的开始。浦东的精气神往往会在这个节点被高度凝聚。
春风又从北京吹来,浦东再次面临发展新机遇。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令浦东上下倍感振奋。新区领导表示,浦东的特定地位决定了必须率先发展、多作贡献,在工作状态上率先体现特殊精神。
振奋精神,直面困境,浦东将开始新的深度探索,“改革”和“开放”仍然是关键之词。
今年,新区已经定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千亿元的奋斗目标,着力推进世博配套建设、金融商业楼宇、高技术产业、工业物流、轨交基础设施等在内的“十大工程”。首季实现投资已逾150亿元,同比增长了4.4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投资项目不是应时之举,而是着眼长远发展,新区相关部门强调更多的是投资方向、投资效率、投资效益,以确保科学投资、有效投资。
与此同时,在国家鼓励上海先试先行的新声中,浦东已着手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新行动。包括在政府机构设置、体制流程设计上大胆创新,把真正属于市场和社会领域的事交由企业和社会组织处理,切实提高政府机构高效运行;金融创新的探索也已开始,目前新区正通过市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向中央有关部门申请场外柜台交易市场(OTC)、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改革专项试点,争取拿到先试先行的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