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讲透“立法不足”不“丢面子” 上海市人大领导和网民在线交流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57

  “对有些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代表呼声较高的法规,制定和修改不及时,因为这类法规往往矛盾比较集中,利益关系比较复杂,协调难度大,对此我们还缺少足够的智慧、魄力和韧劲,就以立法条件不成熟而推延了。我们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也将逐步推动解决这个问题。”
  
  4月15日中午,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和他的同事们通过上海人大公众网与网友在线交流。这位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领导人的谈话风格,一如既往地坦诚而又不乏底气。
  
  立法不能缺关键的“那么几条”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中,面对800多位市人大代表,刘云耕主任坦言常委会自身还“缺乏立法智慧”。
  
  “不怕丢面子吗?”网友很好奇地提问。
  
  “我一直认为,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既要讲成绩,也要讲不足,不足要讲透,不能一笔带过。”刘云耕说,这没什么“丢面子”的。
  
  在立法中,有时的确“遇到问题绕道走”,一些法规是通过了,但公众关注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或者只解决了一部分。今年吴邦国委员长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一部法律的规定有很多,但群众最关注的往往就那么几条;工作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会不少,实际上关键的问题往往就那么几个。“评价立法质量,关键就看有没有‘那么几条’。我们最不愿意看到一个法规条文有几十条,但就是缺关键的‘那么几条’。”刘云耕说。
  
  犬类管理地方法规列入“五年规划”
  
  “我住的小区不文明养狗现象十分严重,这一城市‘顽症’怎么解决?”网友“南岭”遇到了众多市民的“普遍烦恼”。
  
  犬类管理的确是一个难题,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措施,但效果不一。上海究竟该怎么办?刘云耕细细道来,早在1993年,市政府就制定过政府规章――《上海市犬类管理办法》,1997年和2002年作过两次修改。历年市人代会上,都有不少人大代表提出过犬类管理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议案。
  
  去年,常委会通过的五年立法规划,将制定犬类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列入到立法项目资源库。目前,立法调研正在进行。可以肯定的是,地方立法不会回避这个“老大难”,“我希望犬类管理法规能早日出台。”刘云耕借“希望”向网友透露立法动向。
  
  近七成业主反对“居改非”
  
  “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禁止擅自‘居改非’,但现在很多高层都有业主在自己的房子里开棋牌室,严重影响邻居日常生活。法规的权威在哪里?人大有没有监督计划?”网友发问很不客气。
  
  “近5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一直很关注‘居改非’问题。”刘云耕说,2006年,市人大开展住宅物业管理规定执法检查时发现,本市擅自“居改非”的违法势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个别小区甚至愈演愈烈。2008年立法后评估问卷调查显示,近50%的受访业主反映小区存在“居改非”;业委会成员、人大代表、管理部门反对“居改非”的均超过70%,业主持否定态度的也近70%。
  
  刘云耕向网友透露,修订《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是今年的立法预备项目,市人大有关委员会将在法规起草、修改过程中充分考虑“居改非”问题。
  
  ■“日久见人心”
  
  网友:听说您平易近人,喜欢说真话。那么,您在调研中包括下基层听到的都是真话吗?有没有被忽悠过?
  
  刘云耕:我没有觉得自己平易近人,相反,我觉得自己当了干部,尤其是当了领导干部后,要真正做到平易近人,而不是作秀,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客观上,群众与我们有一种心理上的距离。但我相信日久见人心。
  
  的确,在调研中也碰到过一些情况,主要不是对方说假话,而是没有把话说透,这就需要我们改进调研方式,比如调研的对象更多元化,听政府说,听老百姓说,还要听企业、社会组织说,这样更容易接近事实的本质。
  
  ■“享受以步当车的平常生活”
  
  网友:现在公车每周少开一天,您怎么上班?
  
  刘云耕:公车每周少开一天,我没觉得这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老百姓不是每天都挤公交车上班吗?相反,我觉得“这一天”很开心,早点出门,呼吸新鲜空气,遇到有人认出我,相互很友善地点点头,用句时髦话说:“我很享受以步当车的平常生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