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3月30日来到正在改造的石龙路永川路河道,看到河水已经被抽干,工人们正在清理河道底部黑臭淤泥,还要对河床加装三道过滤网和暴气反冲洗管道。
徐汇区水务部门从去年开始,将河道治理工程与水生态湿地工程结合进行:根据河道线长流域广的特点,在区域外流入的河水段加装过滤网,组成一个异物处理单元;在疏浚后的河道水下铺设钢渣、陶砾和石子,并设置底层生物膜暴气管和泄洪管,增加水中活氧;再在河道石缝中种植能吸附重金属和氧化物的西伯利亚燕尾蕉等水草;对已经被污染的水面,则采取抛种沉底去污草的办法来治理。
据介绍,适合污水中生长的香菇草、黄昌蒲、西伯利亚燕尾蕉、美人蕉、伞草、黛里黄,各有各的“本事”,各有各的“食物”,还能分解乌黑黏稠的物质,去污效果很理想。尤其是西伯利亚燕尾蕉,不但价格不高易于栽种,而且能在水下石子中生长繁殖而又不破坏水源结构,是理想的河水“清洁工人”。
今年,徐汇区将对区域内总长达50公里的河道开展科学改造,使之年底前全部达到5类水以上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