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时,泉州人张泉(化名)夫妻正坐在一辆开往九寨沟的旅游大巴上,距离地震受损最严重之一的汶川县映秀镇仅7公里。出发推迟一个半小时,路上不停车吃饭,导游让多带干粮……
“刚开始还以为是山体滑坡。后来,才知道发生了地震,整个大地在颤动着……”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张泉夫妇5月19日在泉州家中心有余悸地接受记者的采访。
12日,张泉夫妇跟随旅游团,本想去九寨沟游玩,不想困在距离映秀镇7公里处的公路上,经过6小时的长途跋涉,才走到都江堰。
数十吨石头滚向大巴
这是张泉5月12日14时53分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中旅游大巴停靠在路边,大小不一的石块将大巴车头堵住,石块已经撞到大巴内侧,而一块数十吨重的石头距离大巴仅一米多,若是被这块石头撞到,大巴车若不被压扁,也会被冲到山下。
5月12日,张泉与妻子林萌(化名)等一行15人坐上旅游大巴从成都出发前往九寨沟。13时许,他们在都江堰吃完午饭后,继续沿着213国道行进。按安排,途中会经过汶川映秀镇。
“突然一阵急刹车,我们都惊醒了。”张泉说,抬头往外看,车头前堆满了石块。导游叫游客赶紧下车。
下车一看,游客们都惊呆了,大巴前后左右全部是石头,一块数十吨重的石头差点就撞上大巴,大巴前挡风玻璃被落下的石块砸破,幸运的是大家都安然无恙。
“刚开始我们还以为是山体滑坡,根本没想到是地震。”林萌说,可以听到山上石头“轰轰”往下滚的声音,附近的一个山头升腾起大量粉尘,根本没办法看清。
大家纷纷掏出手机拨打,然而,移动、联通、小灵通,都无法跟外界联系上,“山体滑坡不至于让手机信号全部中断吧?”
大家试着将大巴周围的石头搬开,忙了半个小时,徒劳无功。看来,想要再回都江堰的想法不得不放弃。
不知道具体情况,游客们有了分歧。有的认为,好不容易出来一趟,无论如何都应该到九寨沟去玩一趟;有的则想回家,“但是我想回家,无论如何都想回家。”林萌说道。
余震不断一夜无眠
这个时候,公路上陆陆续续有一些从映秀镇方向走过来的人,包括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他们告诉张泉等人,此地距离映秀镇只有7公里远了,“地震了!整个镇都垮了,前面的道路过不去了,还是往回走吧”。
游客们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好往回走了一公里多,在一家路边小餐馆前面的空旷地带停了下来。“餐馆已经被山上滚下来的石头压扁了,停在一旁的小车也被砸破了。”林萌说,此时,还有一个来自重庆的旅游团也在空旷地带等待。这时,众人从车上的广播得知,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现修定为8级)。
余震不断,天旋地转。由于情况不明,大家也不敢连夜赶回都江堰。到了吃晚饭的时间,餐馆塌了,自然没饭吃,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大家打开背包,拿出食品,摆放在地上,不分谁的,只要想吃,都可以,“大家互相照顾,灾情让我们更加团结”。
夜幕降临,重庆团的游客找到一所小学过夜。张泉他们就利用重庆团的旅游大巴过夜。晚上11点多,天下起了大雨,很冷,“坐在车上,大家睁着眼睛,不敢入睡,余震一来就跳起来,准备往车下跑”。
一夜无眠。
徒步6小时到都江堰
13日早上6点多,天亮了,大家都醒了,决定走回都江堰。
沿着公路走出没多远,公路全被堵住了,泥土混着石头往下滚,根本没办法过去。大家向路人打探可通行的小路,以便绕道而行。
十几个人手拉着手在小路上走着,“泥泞不堪,稍不留神就会摔倒”。绕了一两公里的小路,再绕回公路,如此往复。路上,大家都摔倒过几回。
相互搀扶,互相鼓励,大家一心往都江堰赶,“我们不能让救援人员来帮我们,灾区太需要帮忙了”。13时许,经过6个多小时20多公里的跋涉,终于赶到都江堰的郊区,这里已经有车通往都江堰市区,也有了手机信号。
“有了手机信号,首先想到的是给家人报平安。”张泉说,他打电话回家,是父亲接的电话,“父亲看到电视上报道的地震消息后,一直拨打我们的手机,都没办法拨通,一夜也没合眼,担心死了”。很多人在报平安电话中,眼含泪水。
两个巧合逃过一劫
劫后余生,张泉感慨万分,“两件看似‘巧合’的事,让我们不至于遭受更大的危难”。
12日,因为旅行社没协调好,出发时间从上午8时改为9时30分。“要是早点出发,我们肯定被困在映秀镇一带。”张泉说,如果困在映秀镇,几乎没办法走回都江堰了。
因为出发时间推迟,导游又告诉游客,估计没办法在中午吃饭时间赶到都江堰,而次日到九寨沟时也不会有午饭,所以让游客多带些干粮。
游客们来到超市买食物,张泉夫妇买了面包、矿泉水和方便面。“又一次的阴差阳错,让游客们在受困时,不至于过分饥饿,没体力走到都江堰”。
17日中午12时,张泉夫妇乘飞机从成都起飞,17日晚上8时,终于安全到家。
“我们安全回来,但还有很多人被困,有很多人死去。我们很伤心。”张泉夫妇说,能为灾区做的就是多捐款。
劫后余生,张泉夫妇更加恩爱,“我们会好好珍惜现在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