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4月的昆明阳光灿烂,春意盎然。4月22日,2007年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闭幕式在昆明剧院举行。舞台上表演的精彩文艺节目,唱的是茶,舞的是茶,说的是茶。
“好山好水,滋养了云南的千年茶树,万亩茶林。与茶相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云南人,早已把茶融入了有滋有味的生活。”云南的茶,最吸引人的,自然是普洱茶。走进云南,随处可见绿油油的茶山,走进昆明,看到大街小巷全是普洱茶市,走进普洱,感受到的是“普洱茶香飘千载,古道春风换新颜”。
眼下,火爆的普洱茶,已被称为云南的第一名片。
定为“贡茶”名扬四海
普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
远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普洱的茶叶栽培、加工、销售便初具规模。茶叶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普洱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在茶叶交易的鼎盛时期,全国各地的茶商云集普洱建立商会,商贸昼夜交易。茶叶的栽培、加工、商贸,还促使茶文化飞速发展,为普洱打造出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
后来,普洱茶开始少量远销至吐蕃(西藏),逐步成为以奶酪、肉食为主的少数民族消除油腻的生活用品,故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和“一日无茶则泻,三日无茶则病”之说。
历代统治者为了廉价购买战马,采取严格控制茶叶商贸,以茶换马的方式间接控制、治理边地。茶叶因此成为紧俏商品,于是,普洱茶的栽培、加工、商贸得到空前的发展。清乾隆九年,普洱茶因被定为“贡茶”而名扬四海。
“云南味道”独树一帜
作为“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独特的制作工艺、存放时间和健康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还被誉为“云南的味道”。
近年来,随着普洱茶影响日增,风靡全国,普洱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目前,普洱市已拥有茶园29361公顷,年产茶叶1.59万吨。有关专家认为,随着对普洱茶及其历史文化的进一步探索,普洱茶最终将可能突破茶叶“绿、红、青、白、黄、黑”的6大类,而独树一帜。
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
今年4月8日,云南省思茅市,获准正式更名为普洱市。据考证,早在1729年,清王朝即在思茅设置普洱府。新中国成立后,普洱相继更名为普洱专区、宁洱专区、思普地区、思茅专区、思茅地区等。2003年,思茅撤地设市。现在,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秉承了历史渊源。
“普洱市”的诞生,对普洱茶的“正本清源”,以及创建更好的品牌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