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家住铁路上海站地区长安西路河滨花园的宋先生,最近连续两次投书天目西路街道,称赞位居上海“陆上大门”的一处环境、治安“盲点”、“难点”,经过短短一个多月的整治,环境面貌和治安形势发生了可喜变化,长安西路有望成为真正的“长安”路。
据了解,铁路上海站地区的长安西路,脏乱差和频发的盗窃、抢劫等案件,曾让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叫苦不迭。但近来这里环境面貌大幅改善,今年一季度各类治安案件数同比下降68.4%。
十多年被“挂牌”督改
以私房简屋等旧里为主的长安西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居民纷纷以自营、出租等方式,开设各类饮食店、杂货店、小旅馆、发廊,或租赁给外来人员居民。
为了扩大经营面积,一些居民擅自搭建违法建筑并跨门营业,而一些流动摊贩也来此设摊。600多米长的马路上,流动摊贩高峰时达到70多个。此地的小旅馆、发廊、租赁房还是一些吸贩毒、卖淫、偷盗等治安案件的高发点。
“三联”平台治脏除恶
今年1月26日起,天目西路街道启动在全市首创的执法队伍“联合、联动、联网”平台,派出一支由城管、公安、工商、协管、房地等部门人员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对长安西路开展了综合治理。
在治安整治上,执法队员对从事“盗、抢、骗、黄、赌、毒”者开展了全天候地毯式的巡回打击。联合执法队员还拆除了沿街商店搭出来的40多处违法建筑和30多个破旧雨篷,取缔了占路经营的流动摊点。同时,街道还出资对长安西路沿街房屋墙面进行修缮粉刷,统一制作色彩明快、美观的立体店招店牌。
居民“自治”共享成果
开设旅馆的居民刘阿姨,起初在拆除自家无证搭建出来的灶间颇有些舍不得,看到门面整修一新后,旅客比往常多二三成的兴旺局面时,连称拆得值。良安大酒店一管理人员告诉记者,酒店在长安路上经营已有10年,以往经常发生住店客人在路上遭摊贩围堵、物品遭窃等现象,现在这种现象已销声匿迹,酒店回头客也多了起来。
据悉,长安西路开展综合整治以来,沿线居民参与整治率达94%以上,没发生居民上访、投诉、抗法等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