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吃饭时间,一名患有脑瘫的孩子面前的碗却空着。旁边一名智障的孩子见状,端起自己的饭菜,摇摇晃晃地走过去递给他,费力地说出三个字:“你、吃、吧。”清澈的眸子里满是鼓励的眼神,就这么望着自己的同伴。
“特奥运动员之间那种非常、非常质朴的友情,永远都让人动容。”华东师范大学“曙光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陆雯君回忆起不久前发生在学校的这一幕,如此感慨:和他们相处久了,好像自己都变得更纯洁、更无私了。陆雯君是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的学生,目前是上海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的志愿者。她欣赏、羡慕特奥运动员发自内心的快乐:“你只要给他们一个肯定的眼神、说一声‘棒极了’或者拍拍他们的肩膀,他们就会无拘无束地笑出声来。”
1995年,何金娣被调到上海卢湾区辅读学校担任校长至今。此前,她曾在市内其他普通学校当过20年教师。“我这10多年的精神收获,远多于前20年。”她说,特奥运动员身上那种极为可贵的纯真、善良、知恩图报的品格,那种毫无功利之心的行为,值得很多心智健全的人学习。这种精神,支撑着何金娣在学校发展最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
徐闯是上海浦东新区辅读学校的一名特奥运动员,因患“苯丙尿酮症”而导致智力发育迟缓。经过刻苦训练,如今他已是一名“全球特奥信使”―――特奥运动的代言人。他的母亲告诉记者:我为我儿子感到骄傲。
在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上,来自全世界16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1万多名特奥运动员,将历史性地成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舞台上的主角。
上海市政府领导表示,特殊奥运会所体现的,不仅是“单向”的人文关怀,特奥运动员也在向我们反馈一种精神、反哺一种情感,“他们是文明的受助者,也是文明的创造者”。事实上,很多智障人士都有与众不同的长处,比如著名的“舟舟”,就是出色的音乐指挥家。难度在于如何发掘他们的长处所在。
陆雯君并不认为特殊奥运会全然是一项弱者的运动。她说,她看到很多脑瘫的人,历经千辛万苦也要站起来,或者借助器械行走,就是因为他们不甘心永远坐在轮椅上,“这也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