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车子乘乘,公园逛逛,景点看看,零食吃吃。”又到中小学春游时节,去哪里玩、能玩出些什么新意来,成为师生们关注的话题,老一套的玩法已经明显失去了寓教于“游”的目的。
出游何必扎堆
“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始有春游和秋游,一直读到高中毕业的话,有的地方要重复游上好几次,早已索然无味。”南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室主任李金林说,各个年级的每年两次春秋游,究竟如何安排才能既符合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又能做到生动活泼,达到教育目的,这的确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按照市教育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本市学生出游必须以就近、就地为原则,所以,每年春暖花开或秋意浓浓时节,沪上的主要参观场所或公园景点都会出现中小学生“扎堆”的现象。有学生反映说,每到春游和秋游前,同学们既会满心期盼,也会平添遗憾,因为老师安排的活动地点和项目,不是缺乏新鲜感就是和以前去过的地方“撞车”,常常令人觉得是“鸡肋”。
毕业班活动照常
从本学期起,南汇区中小学生集体出游活动将统一命名为“社会实践活动”,而不再沿用传统的春游和秋游名称。最近,区教育局专门制订了《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手册》,详细规定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个年级的出游目的、活动内容和行程安排。例如,小学一、二年级游玩过的公园和博物馆,以后就不会再出现在其他年级的安排中。而且,由于将出游列入了规定的课程计划当中,因此不会出现有的学校随意将初三和高三毕业班排斥在外出活动之外的做法,比如高三年级学生不仅要参加成人仪式,还特意为他们安排了赴大学城参观的内容,以便让他们在填报高考志愿前对大学生活有个感性认识。
此外,今后南汇区的学生出游将呈现“常态化”局面,而并非一定都要集中到每年的春秋两季。区教育局设计的活动项目可以贯穿全年,如3月份世界森林日里的郊游、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里的观龙舟赛和10月末世界勤俭日里的节能减排主题活动等。
培养实践能力
南汇区教育局潘仁芳老师介绍,新编的《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手册》还对学生们的出游活动作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考核要求,并结合“二期课改”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研究实践能力”的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探究性课题实施方案,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
此前参与过这本《手册》论证工作的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胡兴宏说,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出整体性完整安排,这是南汇区的首创,这样的统一设计、周密指导,极具操作性,并能使学生的校外活动形成系列化,从而避免以往春秋游时那种目的不明确、内容较随意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