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静安推广城市小区"一体化"治理模式 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管理老弄堂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48

  上海最大的一条新式里弄“静安别墅”曾面临无证摊贩泛滥成灾的困境,社会组织洪智城市小区管理服务中心接手管理后,在整治环境卫生的同时又推出便民服务,平衡各方需求,终于让老弄堂恢复了宁静。“迎世博600天行动”中,静安区把众多老弄堂列为整治对象,在全区推广这种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介入、共同参与管理的“一体化”弄堂治理模式。昨天,洪智中心开始陆续进驻全区5个街道各条老弄堂。
  “静安别墅”遇到的困境很典型:弄堂宽达5米,当时是为了方便汽车进出,不料却成了无证摊点的“驻地”,每天傍晚撤摊后,弄堂里到处是菜皮等垃圾。
  南京西路街道曾多次会同公安、城管、市政等部门联合执法,但摊贩回潮屡禁不止。近年街道收到的居民信访件里,有六成反映的都是“静安别墅”的脏乱差问题。
  借鉴之前引进社会组织整治吴江路和襄阳北路的成功先例,街道决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静安别墅”的治理交给全市首家从事社会管理的社会组织洪智中心。
  去年上半年,洪智中心派驻一批保安和管理人员进驻弄堂,并成立“南京西路沿街小区管委会”。最难取缔的是两个本弄堂困难居民摆的小摊:老钱的水果摊每月能赚七八千元,维系着一家三口人的日常开销;潘阿姨夫妇俩都身患重病,吃饭看病都靠这个小袜子摊。中心董事长王元洪亲自出马,利用已承接静安区几家菜场保安工作的资源,在铜仁菜场腾出一个摊位给老钱设摊,还与街道协商为潘阿姨夫妇落实帮困对子,解决其后顾之忧。生计有了着落,两个“钉子摊”摊主爽快地答应撤摊。
  管委会的第二招是安排8名保安24小时轮值,守住一南一北两个出入口,将十多个摊位排除在外。至于弄堂里不少居民破墙开的小店,管委会采取第三种方法,挨家挨户上门协商:小店可以保留,但必须严格限制在自家天井内,不安装灯箱广告、不占据公共面积。居民们欣然接受。
  “环境整洁了,可生活有点不方便……”前不久,管委会听到居民的反映后,组织了一支服务队,每月第一个周末进小区提供小修小补服务,只收工本费,管委会向服务人员提供50元服务费及一顿午饭。
  有了“静安别墅”的成功管理经验,静安区计划让洪智中心与区属企业静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一起参与老弄堂治理,建立“一体化”弄堂治理模式。
  中心董事长王元洪说:“今后我们将在每一条弄堂成立管委会,把居委会主任、街道市政科负责人、物业管理员、户籍警等一起纳入管委会,调动各方资源为居民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