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精品迭出力作纷现屡获殊荣
近日,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捷报频传,《山高水长》一书荣获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两项大奖,一本图书荣获两项国家大奖在近年来的上海出版界堪称绝无仅有;《故事会》杂志日前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荣誉称号,实现了上海文化系统在此领域文化品牌零的突破;此外,百年品牌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上海出版系统拥有的唯一一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坚持骨干工程建设所取得的累累硕果。
自2004年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成立以来,努力以“专精特”拓展图书出版的新天地,占领全国文艺专业出版领域的制高点,以绝对的竞争优势在全国文艺图书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强化专业优势以“专”致胜
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如何在竞争中不败反胜?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的发展策略是:不求面面俱到,处处开花,而是充分发挥特色,形成核心业务,以“专”打天下,以“专”赢江山。经过四年的努力,他们已逐步形成“美术、音乐、文学”三大特色板块,走出了一条“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在文学图书方面,总社下属的上海文艺出版社坚持把“名家名作”作为选题思路,通过推出名家的新作品,带动其相关经典作品重新出版发行,从《兄弟》到余华作品系列,从《品三国》到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等等,加之精准策划和宣传营销,使不少图书长期地占据全国各大图书销售榜单的前列。在音乐图书方面,上海音乐出版社和上海文艺电子音像出版社联手互动,于专业领域中再深挖,形成了以钢琴为核心的音乐图书、音像制品强大阵营。此外,总社下属3家美术出版社采取错位经营,例如书画社侧重中国传统书画和高校教材,人美社则主攻设计类图书和连环画,从而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据开卷图书市场调查公司2007年调查的数据显示,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在全国图书市场出版集团整体占有率由2004年的第13位上升至第8位。其中,书画社书法类图书全国市场占有率居第一,音乐社图书全国市场占有率居第一,美术类图书全国市场占有率列第2位。
发挥集群效应以“精”称王
作为一个报刊与图书并重的出版集团,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下属《故事会》、《咬文嚼字》等报刊秉承“精”益求精的出版理念,发挥领军作用,带领总社的五大板块30种报刊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故事会》自1963年创刊以来,坚持走“精”品路线,在选稿、审稿、改稿上一丝不苟、层层把关、好中选优,以故事的可读性和高品质赢得了数以亿计的读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高位稳定运行,目前月发行量超过500万份,位居全球期刊销售的第4名。《咬文嚼字》精雕细琢的工作作风,使其在语言文字专业领域保持并不断扩大其权威性和美誉度。他们举办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为电视文字、商品文字“体检”,为央视春节晚会担当字幕修订工作等活动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刊物也被评为2007年度“最具典型性十大创新传媒”。去年,总社下的《故事会》、《咬文嚼字》、《小说界》、《东方剑》、《旅游天地》等5种期刊进入百种优秀期刊名单。
注重打造品牌以“特”出击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下属出版单位不断提升文化创造力,拓展品牌和产品的文化影响力,以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为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去年,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全年实现输出版权28种。
在第1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文艺总社展台前各国出版商川流不息,共洽谈合作出版、引进版权或输出版权意向40项,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有德国、法国、韩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输出版权达32项,位居上海出版单位前列。上海文艺出版社被评为全国图书版权输出先进出版单位,文化社、人美社和音乐社被评为上海市版权贸易先进单位。
据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党委书记、社长杨益萍介绍,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今后将重点打造九大产业基地:依托文艺社,建设国内领先的文学创作出版基地之一;依托《故事会》,建设国内领先的原创故事创作出版基地;依托《咬文嚼字》,建设国内领先的全国性社会语文信息发布平台;依托人美社、书画社、锦绣文章社,建设国内领先的美术出版基地之一;依托音乐社、音像社为主力,建设国内领先的音乐图书出版基地之一;依托文化社、《上海画报》、《上海壹周》,建设国内领先的“上海题材”出版基地之一;依托文化社、《新发现》、《人与自然》,建设国内领先的科学人文出版基地之一;依托综合优势,建设国内领先的生活时尚出版基地之一;依托朵云轩,建设国内领先的艺术品多功能开发基地之一。通过这九大基地的打造,赢得更多的全国“单项冠军”,为文化大都市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