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共产党人挚友诤友――访民建上海上海市委主委周汉民、 原主委黄关从
3月21日,作为最年轻的民主党派市委领导人之一,50岁的周汉民当选为民建上海市委新一届主委。上周日,忙碌的周汉民接受了解放日报记者采访。
周汉民是我国知名的法学专家,博士生导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花了14年时间研究WTO的条文和法则,后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院长的岗位调任浦东新区副区长。2003年起,担任上海世博局副局长。“您的履历让人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您工作岗位的每一次变动,似乎同我们这座城市的发展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这次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您又赶上了。”
“这正是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幸福所在!”周汉民感慨地说,“这个时代给我创造了美好的机会,让我有幸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建设发展的事业中。”
“对于这次新的使命和新的工作领域,您有何打算?”“成思危主席代表民建前辈领导人,用林则徐的名言勉励我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希望我们新一代民建人要有这样一种精神: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但求无愧我心。希望我们在履行职能中永远坚持正确的观念,做共产党人的挚友、诤友。我一定遵循前辈的嘱咐,与中共执政党同舟共济,肝胆相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自己要学习好,并带领民建上海市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学习好。第二是建设好队伍。”
周汉民说,我们的使命十分明确,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要认真学习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系列新知识,我们考虑将最近5年来入会的新同志轮训一遍;在11个专委会、一个“中心”、58个基层组织倡导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机关尤其是宣传部要每月一次举办公开论坛。要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吸引央企和国企中一大批代表人物参加上海民建,吸引一大批学者和专家加入民建,并将新阶层和海归派的发展作为当务之急。
周汉民说,民主党派不是“俱乐部”,更不是“茶馆店”。在目前全市9200多位民建会员中,经济界人士占了80%,这是一笔极其宝贵的人力财富,民建市委新一届领导班子,要设计出清晰的“路径”,让他们的“能量”尽情发挥出来,而包括我在内的9位领导的使命是:为大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
对此,曾担任民建市委主委10年的黄关从颇有同感。他说,这10年,民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帮困助学做实事,其中要数在崇明花费时间最长、倾注心血最多。2001年5月,得知国务院批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崇明开发提出明确要求后,我们8下崇明,足迹踏遍崇明各乡镇。形成了《关于抓住深水港建设机遇,加快崇明发展的建议》、《关于以循环经济为导向,扎实推进上海生态岛群联动发展的若干建议》、《关于加快崇明开发与建设的再建议》等提案和将九段沙划归崇明,与三岛一同发展建议,都被国务院和市政府采纳。
黄关从说,民建市委服务会员,奉献社会,几年来,市委领导走访会员企业300余家,倾听企业呼声,为企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在上届市委设立的“民建互帮基金”基础上,又募集了280多万元,基金总值突破500万元,受助会员近4000人次……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上海民建参与帮困助学和各项社会公益活动的捐款总计达6000多万元,安置就业2300多人。
黄关从希望,民建上海市委在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下,团结广大成员,认真履行职能,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不断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