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谱写申城文艺新篇章―――上海文艺工作会议侧记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4月16日,参加上海文艺工作会议的上海文艺人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建国60周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盛事,他们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纷纷献计献策,积极谱写申城文艺新篇章。
“三品工程”硕果累累
2007年,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上海9部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市委宣传部获一等组织工作奖,无论获奖数量还是等级总分在各省区市名列前茅。在连续五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上海在各省区市中入选作品也是最多的。
上海京昆艺术中心总裁孙重亮说,“三品工程”为文艺院团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机制和氛围。去年,上海戏剧类新创剧目就有45台。像上海京剧院《廉吏于成龙》去年喜获“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和文华大奖榜首,《成败萧何》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小吏之死》获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金奖。上海昆剧团《邯郸梦》去年也获文华新剧目奖,四本昆剧《长生殿》演出32场,累计票房107万元,创下了昆剧演出史的新纪录。
上海新文化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杨振华高兴地说,上海电视剧产量已连续4年大幅增长,去年共有45部1536集摄制发行。在其间,也有他们民营团队的功劳。他们推出的“新文化”传奇女性系列第一部《徽娘・宛心》在香港、台湾播出,获得年度大陆电视剧收视率第一;第二部《绣娘・兰馨》被安徽卫视独家买断,收视率名列国内省级卫视电视剧播出第一。新作品《船娘・雯慧》完成后,他们又在筹划《灯娘》和《扇娘》,力争打出自己的品牌效应。
“上海制造”势头强劲
在分组讨论时,与会者讨论得最多、共鸣最强烈的话题就是如何创作出能体现自己原创能力和艺术水平的精品力作,如何以特色化、个性化的“上海制造”标志性品牌立足于全国和世界。
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总裁方世忠介绍,他们列入今年创作规划的大型原创作品就有歌剧《人间四月天》《楚霸王》,芭蕾舞剧《水》《马可・波罗―――最后的使命》,民族歌舞《嫦娥奔月》,交响乐《博览中国》,民乐音乐会《大洇华章》等。作为国际制作方,他们今年将与美国象眼戏剧制作公司联手打造音乐剧《李小龙》,还将与余秋雨合作创作中国音乐剧《如梦令》,与谭盾合作推出大剧院版歌剧《秦始皇》,力争成为上海核心演艺文化机构。
上海昆剧团团长郭宇动情地说,今年是上昆建团30周年,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古老昆曲焕发了青春活力。今年,他们策划了“昆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念演出季”、“中华民俗系列特色演出”等,目前正在赶排改编自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的新编昆曲《血手记》,下半年还要创排《南柯记》《紫钗记》,力争在年底与已有的《牡丹亭》《邯郸梦》一起集束式推出。届时,上海昆剧团将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创作、演出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昆剧团,意义重大。
在各家文艺单位昨天谈到的重大创作中,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主要创作项目有电影《高考1977》,电视剧《都市老百姓》《大生活》《脊梁》《城市生活》,话剧《发廊童话》,滑稽戏《可苦可乐》等;庆祝建国60周年的主要创作项目有电影《建国日》《可爱的中国》《大上海1949》,电视剧《西柏坡》《开国前夜》《卢作孚》《工人新村》《共和国的长子》,话剧《百年守望》《风声》,评弹《千秋功业海上梦》等。
“项目牵头”不断创新
上海文艺工作会议上透露的许多信息,让人振奋。上海城市舞蹈公司总经理李明表示,他们将继续优化资源和资本运作,一戏一模式,用“策划、融资、制作、运营、经纪”的良性循环机制,在2010年世博会举办前,努力为国内外文化市场提供20台左右“上海制造”的音乐舞蹈产品。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也说,申城电影创作必须打破“一厂一地一家人”的封闭模式,打造多重追求、多方融资、多种团队的制片路线,打好“华语电影”这张牌。
民营现代人剧社负责人张余介绍,他们创作的话剧都是“项目牵头”,制作人制,有的与专业院团话剧中心合作,有的与艺术院校联手打造,有的与社会力量协调运作。在这一次文化“播种”的动员会上,市委宣传部领导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鼓励大家像多媒体梦幻剧《时空之旅》那样,不断创新,不断培育创作、制作、营销的市场新主体。部领导还一再鼓励民营、社会、群众、教育、媒体,都应成为催生文艺精品的力量,并反复强调重表现,不唯成分,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不论是上海还是外地,都要一视同仁,只要有好项目都给以扶持;只要有好效益都给以奖励。
上海演艺公司总经理俞素琴认为,本市在进一步加强以“双保”为核心的国有院团考核外,年内还将推出演艺公司考评和剧场管理考评,这将有利于完善对演艺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市委宣传部从筛选、评估、监管等方面对上海文化基金会有针对性地加强了改革的力度,又从实际出发修订了《上海文艺创作精品、优品和文艺家荣誉项目奖励办法》,这些都有力地加强了文艺生产能力的建设,给申城文艺领域多出佳作、力作,提供了重要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