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植树造林 不毛之地鲜花盛开---野生动物园多了“外滩景观”
“野生动物园里也有一个‘外滩’”,3月10日6000多名游人兴致勃勃游野生动物园,入园他们就惊喜地发现“动物家园”里多了个“外滩”景观――碧波荡漾的水禽湖畔第一道景观是高大的香樟树下鲜花盛开的鲜花带,舒适的休闲椅让游人在这儿放慢脚步,往下走,细沙、鹅卵石伴着美人蕉等水生植物一起迎接湖水的“问候”,大天鹅、小天鹅、黑颈天鹅、仙鹤、大雁、野鸭等50多种水禽嬉戏水中,将春的信息带给远道而来的客人。
有点非洲大草原味道
野生动物园所在的南汇三灶靠近海边,土地的碱性度非常高,PH值达到8以上,是典型的盐碱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园时种植的大片合欢、广玉兰、枫香、柳杉、银杏等,没多久就有80%的树木因碱而亡,幸存下来的也是长得又瘦又小,一副可怜样。食草动物园更是“重灾区”,种下去的树、草,没多久就被动物啃个精光,成了光秃秃的“不毛之地”。
难道野生动物园就不能有漂亮的绿化景观吗?他们开始了盐碱地上大绿化的尝试,先查资料、搞试验,寻找能耐盐碱的植物,终于找到了数十种耐碱性的乔、灌、草植物品种,食草动物区的草地经过反复比较,最后选用匍匐生长,耐盐碱、耐干旱、耐踩踏,发芽率高的狗牙根草;然后进行种植技术的改进,地下碱性高,就采用高墩种植法,堆进土堆让树木离开盐碱度的地层,冬季通过施马粪、翻土方式进行土壤改良,园里上万头动物粪便成了植物最好的有机肥,走出了盐碱地改造的环保之路;食草动物区种植了上千株胸径20厘米以上的大香樟,再给香樟穿上铁丝做成的“防弹衣”,食草动物以前是啃树皮,现在树下漫步,食草动物区的绿化景观有了这些动物老家非洲大草原的味道。
熊猫金丝猴吃“地头鲜”
水禽湖是野生动物园入园处最重要的景观区域,植树造林时沿湖种植了一片女贞林,挡住了漂亮的湖景,也让游人难以走到湖边与水禽亲密接触,植树造林结果却树木遮景,影响了水禽湖的景观效果。今年初,水禽湖绿化开始大改造,按照滨江休闲绿化带的理念进行设计重建,密密的女贞林迁走了,高大的香樟、榉树、乌桕、桂花、池杉成了绿化“主景”,再配上四季开花的花灌木、草花等,水岸边是石菖蒲、美人蕉、水葱等耐碱性水生植物,打造出一派滨江绿化景观,成为市民、游人的风景线。
从水禽湖边动迁的女贞林也在野生动物园找到了新家园,女贞叶是金丝猴最爱吃的美食,野生动物园将动迁的女贞林种植在动物检疫区,并且修剪成1人多高的女贞林,春天发芽就能采摘新叶让金丝猴尝鲜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行之时,将有10头来自四川的大熊猫入住上海野生动物园,今年植树节,野生动物园党委书记、总经理宋德章带着员工一起开始了新的绿化尝试,在盐碱地上种植一片竹林,明年贵客大熊猫来上海后,就能天天吃上“地头鲜”竹叶。喜欢深山老林环境的竹林,如何在上海的盐碱地健康生长?宋德章告诉记者,“野生动物园已找到盐碱地上种竹子的秘方”。3月11日,野生动物园数十名员工一起种下了一片占地20多亩的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