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8%:传递中国提振经济信心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86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3月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充满信心:“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8%传递出什么信号?代表、委员们认为,数字传递出中国提振经济的信心。
  8%,基于科学判断
  刚刚过去的2008年,极不平凡。“去年大事多、难事多。”金兴明代表说,去年年初两会时,对于整年的风云突变始料未及。尽管上半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7月开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迹象开始显现,加之经济周期的内在调整,我国经济从第三季度开始出现下滑,第四季度增长只有6.8%,这一水平的季度增速多年未见。
  “即使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2008年全年的GDP增长仍然达到了9%,很不容易。”贾康委员的感慨道出了代表委员们的共同心声。
  那么,2009年的目标为何瞄准8%?
  “定在8%,是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代表、委员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中国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仍非常不确定的背景下,今年设定8%左右的增长目标,是有其特殊考虑的。
  “定在8%,有其现实基础。”张兆安代表分析,尽管世界经济走势还不明朗,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确保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没有改变。贾康委员认为,除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依然强劲这一基本面,除了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所特有的劳动力和市场等优势外,中国还有可用的政策空间。
  8%的目标,也是综合考虑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杨庆育代表说,要解决当前的就业等诸多问题,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温家宝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数字!”代表委员们表示,8%透露出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提振经济的信心。厉以宁委员说,中国经济有望在全球实现率先复苏。
  “组合拳”,打造支撑点
  代表委员对实现8%的目标充满信心,那么,8%的支撑点来自何处?
  “用‘组合拳’来实现预期目标。”代表委员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正是确保8%实现的有力支撑点。这一揽子计划包括四“大”: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就业。
  以实施一揽子计划为重点,今年政府将着力抓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等七方面工作。严诚忠代表说,这些措施都将助推实现“保八”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拟新增1.18万亿元。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初步测算,4万亿元投资能对经济增长每年起到约1个百分点的拉动作用。对此,杨庆育代表说,如果资金和政策都能“快、重、准、实”,将改变此前经济增速大幅下滑走势,保证今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投资”拉动外,扩大消费成为保8%的另一大支撑点。不少代表指出,此次国家安排4万亿投向基础性建设、民生工程,正是拉动内需的一个鲜明信号。
  拉动经济增长,短期靠投资,长期靠消费,而归根结底靠调结构和推改革。“保8%的过程,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代表委员们认为,汽车、钢铁、轻工等产业振兴计划的推出,正是着力解决这些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这将有助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代表委员们分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不是简单扩大投资,还包括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保投入、增加对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家电下乡”等扩大消费的内容,也包括鼓励自主创新、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等调结构政策。同时,资源价格改革正在推进,医药卫生、教育等事关长远的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准备中。
  保增长,更要保质量
  实现GDP增长8%的目标,从何处着力?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政府投资必须用在应对危机最关键的地方,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绝不能用于一般加工工业。
  “要让投资效果看得见、摸得着。”代表委员们认为,国家在安排投资时,要科学确定投资方向;严格管理,按建设程序选准、选好项目;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中央新投资的有效合理使用,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低水平投资。
  在张兆安代表看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实现8%,我们分了“三步走”:推出激励措施保增长、振兴产业发展调结构、启动消费市场保民生。他说,“三步走”如果能变为“综合步”,形成合力,并进一步推动完善,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一些代表也提到,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需求下降,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从原来的冰山一角全面爆发出来。有些企业受资金所困,有些企业则是陷入市场、技术瓶颈。对此,国家出台的政策应作分类指导、分类支持。朱雪芹代表说:“企业做好产业升级,工人做好技能升级,我们肯定能迈过金融危机这道坎。”
  实现增长8%的目标,更要保质量。厉以宁委员说,要完成经济转型,一方面要抓紧时间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放在首位。另一方面,要同时抓紧时间实现就业结构或劳动力架构的调整,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使技术人员、研发人员和熟练技工的比重上升。
  一些代表、委员谈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为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李逸平代表说,加快审批效率,减少行政收费,能够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运营成本。今年浦东要打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张牌,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活力,变经济“危机”为改革“契机”。
  阎庆民委员说,“当前既要保增长,又要改革,而只有改革才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