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半年"答卷"细细"品"--人大代表评议上海市政府上半年 工作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76

  
美好生活源于经济发展
  
一年一度的市人大常委会扩大会议,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人代会”。在今年的“小人代会”上,韩正市长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和全体市人大代表报告工作。
  半年“答卷”水平如何?市民关心哪些问题?
  8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各代表团会场,听人大代表们解读政府工作“关键词”,聚焦“百姓话题”……
  
宏观调控不搞“急刹车”
  经济运行呈现投资和信贷增幅“双回落”、工业和外贸增长“双加快”、第三产业和消费增长“双回升”、房价和粮价涨幅“双趋缓”、土地管理和市场监管“双加强”、经济效益和居民生活水平“双提高”……今年上半年的六大特征让代表们十分欣慰,而“宏观调控”也成为代表们频频提及的热门话题。
  李国弟、王其明等代表注意到,今年工作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早部署、早启动。代表们说,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和市、区“两会”都开得早,市委200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明确得早,全市方方面面工作都抓得很紧,使经济建设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势头,各项工作保持了协调推进的局面。
  代表们发现,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决策没有带来很大的“震动”。什么原因?一些代表分析,中央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后,上海坚决按照中央要求,多管齐下,在土地管理和核查、在建项目清理、信贷规模控制、市场调控和物价监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具体操作上,不搞“急刹车”,而是采用了把政策措施分段实施的“点刹车”、逐步加大力度的“缓刹车”方法。通过这些措施和做法,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出现了经济安全“软着陆”的态势,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健康的发展。
  代表们形成共识:中央加强宏观调控,已经对本市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更为本市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提供了强大动力,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难得机遇。
  如何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周伟民等代表认为,宏观调控要从机制和体制上入手。胡正昌等代表说,要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单纯以招商引资成果、GDP水平等为主要指标的部门、个人考核体系,通过改革工作考核项目,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刘雅琴代表提出,市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思考涉及城市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城市总体规划,避免重复投资、建设,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
  
科教兴市实现发展模式根本转变
  面对代表,韩正市长坦言,今年以来本市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新情况、新问题,如能源、运力紧张,吸引外资势头减弱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启动上海发展的新“引擎”?代表们提及最多的是“科教兴市”四个字。
  倪志华、江建中等代表分析,上海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领先一步,脱开一步”,率先实现中央宏观调控“软着陆”的目标,在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实现城市发展模式根本转变的全面启动。按照这个思路,必须实现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开局突破。
  代表们认为:上海要尽快通过科教兴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拉动转向投资与创新双轮驱动,从规模数量的外延扩张转向质量效益的内涵提高,从与周边地区产业同构转向产业梯度化分工合作,才能获取先发效应。目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还不完善,转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市政府要有危机感,在这方面要进一步下功夫,加快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实施,不断增强上海的创新能力。
  李逸平等代表说,科教兴市主战略已经确定,但还要细化具体政策和措施,着眼上海产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通过科研项目布局、服务平台完善、研发基地构筑、产业集群培育、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技术普及,进一步整合资源、夯实基础、优化环境、提高效率。
  薛潮等代表提出,要着重研究上海在全国的影响力和辐射度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力,使上海在全国的发展大局中做出更大贡献。要多思考上海未来经济增长方式、科教兴市主战略的载体建设等问题,大力推进上海的信息产业发展;要增强资源互补意识,形成“产学研”的有效运作机制,使科教兴市主战略落到实处。盛亚飞等代表说,要切实提高集约化程度,提高科技实力和发展水平。
  
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韩正市长指出,市政府将进一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力度。
  孙贵璋代表:面对2007年特奥会、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这些重大机遇,上海作为出入境口岸城市,应加强研究如何结合这些机遇,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吴春源代表:每年的就业指标都好看,但实际就业并不理想,说明指标统计体系有待进一步科学。
  包信宝代表:解决就业问题,既要考核新增岗位,更要考核净增岗位。
  蔡达峰、郑惠强代表:建议政府建立更加科学实用的人才供求信息系统和完善的地区性资料,提高信息对大学生择业的有用性。高校必须打破狭窄的专业限制,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为帮助大学生就业创造多种有利条件。
  韩正市长指出,市政府将推进镇保实施、完善农村养老保障政策、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降低困难群体医疗费负担、提高退休劳模待遇。
  孙雷代表:要善待300多万农民,一定要为农民谋利益,让他们在上海新发展中水涨船高得实惠。特别要关注农村的两个20%,即20%的纯农户和20%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关注困难群体。
  王卫平代表:建议加大监察力度,提高社保基金的收缴率。
  施新官等代表: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利益,推行实施的镇保工作浸透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情怀,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但有些郊区财政实力相对较弱,急需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加以推进。
  韩正市长指出,牢固确立“公交优先”的交通发展战略,坚持远近结合、建管并举、标本兼治。
  关壮民代表:韩正市长报告中提出的交通综合管理方案既有规划、又有思路,可操作性强,为实现上海的交通畅通提供了可能。建议将该方案向全体市民公布。
  许丽萍代表:我们对于机动车的管理还是很有效的,但是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管理还不够,应当加大对非机动车和行人违反交通法规的处罚力度,加强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
  周振益代表:对汽车的流量要严加控制,要与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相配套,做到软、硬件并举。
  周世平代表:建议交通信号灯在停电或损坏情况下,能够自动转换为发光二级管的信号灯,保证道路交通的正常秩序。
  黄健之代表:建设和完善快速公交系统,特别是在新城与新城之间。
  韩正市长指出,重点是推进农民居住的集中,为此必须把各项政策聚焦到维护农民利益上,让农民得到实惠。
  阮延华代表:发展需要土地,对农民的宅基地进行置换,做到三个集中,可以节约大量土地,但必须从广大农民利益出发实施这一政策。
  李正代表:给予农民的经济补偿应当充分考虑其实际支出,除了住房、养老保险以外,还应当考虑其就业问题,为离土农民提供生活保障,解决经济来源问题。
  程静萍代表:集中居住点的建设,要有一定的特色、优势,要能够吸引农民入住。点的位置要合理选择,是否可以在现有较大的集中居住点基础上进行建设、扩大,避免农民居住大的波动。
  许复新代表:土地集中要逐步推进,做好试点工作,多进行调查研究。目前农民进入城镇后,就业问题比较困难,大多通过非正规途径就业,收入也较低,特别是40岁至50岁年龄段的农民,无法享受“镇保”,希望有关部门加以重视。
  韩正市长指出,确保今年房价涨幅比去年水平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以更大的力度控制面向中低收入市民的普通商品住房价格,以更大的力度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周赤代表:本市的商品房率已经大大超过了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目前大量缺少中等价位的租赁房,应当调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政策。
  张圣坤、宋伯康、张磊代表:银行贷款紧缩后,有些房产商向企业借高利贷,这种情况很危险,希望引起市政府重视。房产市场目前关键要解决囤积土地、炒作房价等问题。
  丁美真代表:建议政府启动“市民安心购房工程”,对房产公司和中介公司的经营条件、违法操作的处理办法等予以规范,在网上及时公布各类信息,便于市民查询和监督。政府对于解决市民购房发生的问题,应有一套简易的处置程序,加大对市民权益的保护力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