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食品一店获全国首张食品零售HACCP认证证书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31


  8月18日上午,全国第一张食品零售及相关过程HACCP认证证书,在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亮相。这项源于美国宇航局风险预防控制的管理体系,如今用到一家食品零售商店里,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呢?
  
  清洁双手有6个步骤
  
  记者带着疑问踏进食品一店,闭门装修了两个月后,店堂的墙壁怎么也赶起时髦,全都变成了“玻璃+不锈钢”?原来,这就是HACCP中的一个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采用环保安全的质材,便于日常清洁消毒。定睛细瞧,在销售裸装、散装、即食食品的柜台里,营业员戴的白口罩严实地掩住了口鼻,卤菜间的加工师傅更是连衣裤、包头帽加上口罩,只露出两只眼睛――这跟我们常见的鼻子露在外头的戴口罩法大不一样!新设在商场后门的营业员洗手专间,清水、温水、消毒水、烘干器,全是感应式的,营业员上岗前要按照6个步骤进行手的清洁,实验员每天都会不定时地从营业员的手面、营业柜台、口罩、砧板上取样,做微生物检测。
  
  配温度计花了几万元
  
  你知道酱菜储存最适宜的温度吗?在封闭式柜台里,一盒盒乳瓜、辣白菜、泡豆角全在“孵空调”,温度计显示:15.7℃。为达到HACCP规定的温度控制要求,商店对经销的近万种食品一一核对,凡有温度储存要求的一律配备冷藏(冻)柜。不同“体质”的食品还得调不同的温度,西式肉制品2.9℃,奶酪2.3℃,卤味25℃,蜂王浆-18℃,而葡萄酒得平躺在11℃的“空调房”里。为了让各种美味找到最舒适的“感觉”,单是购买符合国家计量要求的温度计,就花了好几万元。
  
  散装食品一样能召回
  
  汽车工业的“召回制”,头一回被食品零售企业借鉴,“第一食品”表示,把食品安全卫生放在第一位,才能体现出专业水准。商店此次投入巨资重新设计计算机信息系统,并创造性地采用实时联网的电子收银机和网络型智能电子秤,就算销售裸装、散装食品,也能形成可追溯凭证(小票),一旦售出食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启动食品召回程序,可快速处理问题食品,确保顾客的消费安全。本报记者王欣
  
  【相关链接】
  
  HACCP,也称“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是防止食物链上出现微生物、化学性和物理性污染的国际认可技术。该技术不仅帮助客户识别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害,还能为这些危害引致的后果制订有效的控制措施。企业获得认证证书后,每6个月要进行一次纠偏检查,如发现严重问题,将取消证书。目前我国通过HACCP认证的多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本市有10多家餐饮企业也通过了这项认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