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有效提高治愈率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53

  闸北区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引医生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一看辖区内51名肺结核病患者中哪些病人该来拍胸片或是查痰、化验功能了。该中心建成的集临床、预防信息为一体的信息网络系统,对于随访、痰检、催配药等重要时间都会自动警示,而由社区医生到结核病人健康的“守门人”,则是“三位一体”的上海结核病防治模式赋予社区医生的重大责任。
  彭浦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多。为了做好辖区内结核病患者的定期随访、健康教育和督促他们服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核病防治团队坚持做到对每一个患者的定期随访。有不少外地来沪打工患者经济十分困难,时间一长他们就会有放弃治疗的念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一次次登门拜访,反复做好说服工作,使他们由理解―――接受―――自愿进行全程治疗,患者督导率从原来的82.6%上升到90.2%,病人服药依从性从原来的75.0%上升到91.4%。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原已大幅下降的结核病疫情在全球范围死灰复燃,让本市原有结防网络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在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上海,60岁以上老人占全市人口的18.7%,65岁以上老人达12.7%;老年人是肺结核发生的高危段,也是发病率上升重要原因之一。老年人常住在社区,如何加强医疗督导和管理?
  ―――上海流动人口数量不断上升,约占上海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据市疾控中心的疫情统计分析,流动人口肺结核新登记病人明显持续上升,如何加强督导和管理的覆盖率?
  ―――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人户分离等现实情况,使得在实施结核病治疗全程管理中,医护人员又显严重不足。
  ……
  对此,1999年,在上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关心下,市卫生局经过深入调研,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调整重组原来的结核病机构,构建市、区(县)、社区三级结核病预防控制网络,实施疾控中心、结核病定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新的防病模式:
  市、区县疾控中心,全面负责结核病防治管理和协调职能,对结核病防治工作上负有监察、治疗控制质量、病人管理和效果评估四项职能。
  结核病定点医院,在各区(县)撤销原先的专门防治医疗机构后,由各区(县)指定1-2所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负责,实行归口诊治。医院对收治的肺结核病人,实施规范化的诊断、治疗,建立结核病专科病史和催配药制度,填写《上海市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卡》,并将病人情况报区(县)疾控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门负责落实辖区疑似病例的追踪,落实转诊。在接到区(县)疾控中心转来《上海市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卡》后,即对辖区内居住或暂居的肺结核病人定期家访、宣教,督促病人及时就诊,落实督导服药。
  经历七年的实践,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归口、功能对应、各司其职的上海“三位一体”的结核病防治模式,使得结核病人不仅得以及时确诊,而且随着政府减免政策的落实,治愈率明显上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