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数千尾漂亮的胭脂鱼和肥硕的林蛙,8月将从上海乔迁至重庆和湖北宜昌繁衍定居,随同前往的还有上海科技人员的殷切心愿:为三峡库区移民增加收入。8月16日从市科委获悉,包括《林蛙养殖技术推广》和《胭脂鱼养殖技术推广》在内的10个科技对口支援项目和65个西部科技合作项目已“整装待发”。至此,上海已先后投入支持经费6500多万元,资助400多个科技对口支援及西部合作项目在西藏、云南、新疆等12个省市自治区落户,为当地经济增长作贡献。
为了帮助科技支援及合作项目契合当地实际,上海探索形成了“五个一”体系:一条机制体制创新的新路,逐步由送资金、送物资向送项目、送培训、送专家转变,使受援单位渐渐具备“自我造血”功能;一个国内科技合作专项计划及匹配资金,确保上海与西部的科技合作项目每年如期征集,使上海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校每年“走西口”成为惯例,与西部12个省市达成合作项目500多项,涉及资金380多亿元;一个全国性合作网络,促使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在全国设立了31个分支机构,初步建立了东西部技术创新、创业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信息网络;一个人才培训计划,使科技项目管理、世界科技发展、WTO常识等讲座常办不衰,西部参加培训的科技管理干部已逾2600人;一套项目管理体系,使所有支援项目和合作项目都有严格的合作流程及跟踪管理,确保合作项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成功率,迄今已有70个项目通过验收,为当地创造了经济效益。其中,上海电缆研究所研发的一项成果,仅为三峡工程导线就节约了1.5亿元。
今年,上海科技合作将全力拓展“版图”,从以往中西部为主走向全国。在西部,“人才西进”和“项目西进”并举,未来3年,将帮助西部地区培养100名科技管理人才、1000名科技实用人才,组织1万名科技志愿者到西部服务;选择200项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向西部地区推广,通过上海技术支撑,在当地形成产业。挺进西部的先期重点是,与新疆、贵州、云南合作,开发利用当地生物、矿产、人类疾病基因等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和上海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与新疆、四川、云南等地合建科技基地、专业科技园区或孵化器,近期将率先筹建乌鲁木齐上海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在东北,将建立科技“飞地”,与当地科技部门寻找共性项目,加强上海综合技术优势与东北地区在大型装备方面的强强联合。在长三角地区,将坚持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并举,以项目合作攻关、资源共享为载体,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中介单位广泛参与,重点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