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危桥改造"惠及沪郊水乡人 建议农桥改造应多元化投入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55

  水网密布、河道纵横,南汇地区有着5500多座农桥,但它们大多已“超龄服役”。据悉,目前南汇区已投入5000多万元改造农村危桥600多座;到2007年之前还将再改造900多座农村危桥。为让危桥不再“颤巍巍”,沪郊青浦、奉贤等区也在大力实施“危桥改造”工程。
  走在宽敞平坦的桥面上,抚摸着崭新的钢管栏杆,南汇区宣桥镇新安村农民心里踏实了:“危桥不再颤巍巍,我伲过桥可放心了。”据介绍,这座五灶港桥建于上世纪60年代,桥高坡陡,桥宽仅2米,并且桥身年久老化,没有栏杆,村民过桥很不安全。去年秋,这座桥被列入了计划予以改造。而今,改造后的新桥增宽到了3米,两侧装上了钢管栏杆,桥坡也改平坦了,村民挑担过桥或是运输农副产品,再也不用“吓势势”。
  据介绍,南汇区镇村级河道上的农桥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的桥墩、桥肋风化锈蚀,有的桥立柱混凝土大量剥落,40%的农桥已沦为危桥。标准低、桥龄长、危桥多的现状,已与地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2002年开始,南汇区将农村危桥改造列为实事工程,把每年的危桥改造资金从不足300万元提高到了1000万元以上,平均每座危桥改造投入15万―20万元。该区对全区农桥现状进行了大摸底,为每座农桥建立了档案记录,制定了分批实施的计划,并在每个镇都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一时间,南汇区的众多河道上铺开了改造危桥的“百里战场”。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一些镇卫星河上的桥梁早已不能满足需求。南汇区采取各方筹资的办法,区里拨一点、镇里拿一点、附近企业配一点,合力将旧桥改造“升级”为负载重吨位车辆的大桥。祝桥镇东海社区红三村里有着七家企业落户,村级经济较为红火。但去年却传来附近一条要道将变成高速公路要封闭的消息,这意味着进出红三村的车辆必须改走东面的四灶港桥。而该桥是一座狭窄的“简拖桥”,只能通过行人和小型拖拉机。很快,这座桥被列入计划实施改造。桥变宽了,也更结实了,运输车辆从桥上可以顺利通过,当地百姓和落户的企业都转忧为喜。据介绍,改建后的钢筋水泥结构农桥,经质量测定至少可使用六七十年。
  加紧实施农村危桥改造工程,奉贤、青浦等区也在积极行动。奉贤区青村镇近日对全镇范围内494座区管、镇管桥梁进行了地毯式排模检查,共查出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桥20座,并对急需拆除、返建、添置限载标志及暂缓翻建的危桥作了详尽的数据测绘统计,落实修缮改造措施。同时据悉,为让市民出行安全,青浦区也在全区范围内陆续改建危桥,计划今年改建危桥50座,三年将完成230座危桥的改建。
  “危桥改造”造福郊区百姓,但全面实施并非易事。有关人士指出,由于车辆超载,以及来往的船只碰撞,有些桥梁甚至一再被修缮,人们应该多爱护这些桥梁。此外,农桥改造数量众多,资金也是个问题。据了解,在改造过程中,人们发现不少河道航道已经升级,改建后的桥梁也必须同样升级,这就使投资成倍增加,造桥过程中涉及的供电管线、接坡用地、居民房屋等问题,也大大增加了改造的难度。有关专家认为,农桥改造应考虑走多元化投入之路,采取谁得益谁投资的办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