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随着杜丽夺得雅典奥运会首金,她的教练王跃舫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8月14日当记者接通王跃肪的丈夫崔钢的电话时,同样身为射击教练的他正率队在杭州训练。“这次杜丽能够夺得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不仅为我们中国队开了个好头,也圆了王跃舫的一个梦。”电话那头,崔教练的声音显得非常激动。
在王跃舫出发前,夫妻两人就约定,他一定要在电视机前观看这场比赛。这枚金牌,勾起了崔钢的无限回忆。往事如烟,崔钢介绍说:王跃舫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进入上海射击队的,作为一名运动员,她并没有取得什么耀眼的成绩。成为教练后,王跃舫立下一个誓言,要培养出不仅能够在全运会上摘金夺银、而且能在国际大赛上为国争光的运动员。
八运会上赵鹰“一枪走红”,获得了女子小口径步枪60发卧射的冠军,这也是上海代表队在八运会上获得的唯一一枚射击金牌。到了九运会,她的爱徒时佳又射下一枚小口径步枪项目的金牌,王跃舫蜚声射击场。
率领队员两次获得全运会金牌之后,王跃舫便下决心参加国家队教练员竞聘,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更高的目标。“当时孩子还小,在家里最需要她的时候,她却毅然赴京赶考。”崔教练说:“最了解王跃舫的人还是我,这不仅因为我是她的丈夫,更因为我们都是搞射击运动的,懂得对事业的执着,有时完全可以超出对家庭的爱。”
在家中,王跃舫有时气急还要骂骂自己的女儿,可是对脾气倔强的杜丽,她却耐心极了。因为她清楚年轻人远离家乡,最需要教练的关心和爱护,最需要心灵的沟通。
“王跃舫在临走时跟我说过,‘我心态是很平的,任务完成,就说明大家四年的辛苦没有白费。’如今她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相信她会平静地回家。”崔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