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连日来,陈海新医生生前对病人“用心服务、创造感动”的优秀事迹拨动着无数患者和市民的心弦。陈海新身上体现的“五种精神”,更博得人们热情称赞。
作为医者,陈海新心系病人、关爱生命的品质,给家住张杨路的邵苗印象深刻。前年入冬,这位60多岁老人的咳嗽越来越严重,经介绍去陈海新处就诊。陈海新总是笑眯眯地仔细提问、把脉,开方后还嘱咐:先服用着看,不好的话再换方子。邵苗在陈医生处就诊两次后,咳嗽就好了。邵阿姨感慨地说,“陈医生不但医术高明,更处处为病人着想。”卧床多年的居民张阿姨感慨地说,现实中,有些医生态度冷淡,看病也不认真仔细,草草了事,三五分钟就把病人打发了。还有的医生,不必要的检查也做,不必要的药照开,他们真该好好向陈海新学习。许多市民说,陈海新这样的好医生,越多越好。
市民张先生说,论“名声”,陈海新还不能与名医相提并论,但我打心底里认为,她就是一个“大医”。她的“大”,在于14年的从医经历中,为病人付出的爱,为病人付出的精力,最后付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因残疾本可以长期休病假,但她惦记着患者的病痛,依然坚守在自己钟爱的岗位上,将病人的痛看作是自己的痛。这是非常高尚的精神境界。
追求精湛医术,敢为医学献身,是医者的至高境界。市民黄先生介绍,在英国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一位无名医生的铭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些文字深刻地阐释出医生的人道使命,给他留下深刻记忆。他认为,现实中尽管有极少数医生医德医风不正,但600万医师大军主流是优秀的,好医生越来越多,陈海新就是其中的代表。留学归来的余先生说,陈医生的事迹给他的第一感受是,自己过去对医疗行业看法的过于偏颇。他呼吁患者和市民对医疗行业应多多给予理解,共同为健康事业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