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民的“幸福晚景”
这几天,金山山阳镇中兴村的朱云龙老人喜不自禁。他说,到月底自己就能领到一季度的养老金了。特别令他高兴的是,今年金山4万多名农村无保障老人的养老金普遍“涨”了,由原来每月75元增加到了100元。
为让农民晚景更幸福,上海各区县一直在想方设法。在松江区,老年农民养老金去年已从每月75元提高到每月100元以上,据悉,到2010年该区老年农民的养老金还将平均达到每月200元以上。在南汇区,几乎每个村头都有一座功能齐全的老年活动室,让老人们喝茶、聊天、看书、听戏……沪郊“老农”发现,他们的晚年生活正越过越有滋味。
养老金节节攀升
每月100元养老金,什么概念?
朱云龙老人说,他还种2.3亩地,口粮、蔬菜不必花钱购买。唯一的爱好是抽烟,因此每月的最大开销就是“54元”。月月都有100元零花钱,自己抽烟就不必向子女伸手了。剩下的几十元,还能打点油盐酱醋。而老伴的100元养老金,还能用来买些肉、鱼等。按照农村习惯,子女还时常给他们“养老金”。
“要是没什么病,这些钱够花了。”一直生活在农村,老人们从来不敢想象,自己每月也能像城里人那样领取“养老金”。一些老人刚领到养老金,竟激动得落下了眼泪:“养儿防老,不如政府好。”因为他们的农村子女,自己打工收入就不高,作为父母不忍心向子女伸手,只能过着清苦的生活。
82岁的张道良坐在老朱身旁。他说,自己眼看着养老金不断上涨。他当过村干部,65岁时每月领25元,在村里颇让人羡慕;75岁时,领140元;今年,村里65岁以上老人都领到了100元,自己另有“干龄补贴”,每月就有了260元的养老金,很开心了。
没到65周岁咋办?中兴村村支书老储告诉记者,目前村里还有250多名60周岁―65周岁之间的老人,他们还没到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段,但却也年老体衰了,于是,到年底,村里会专门给每人送去数百元,作为他们的“零花钱”。
还有一些老人,让老朱和老张羡慕。据了解,中兴村共有2780位村民,目前已有1553人加入了镇保,其中380多人已经领到了每月445元的镇保养老金。“要是能像他们一样加入镇保,我们就知足了。”
小链接
目前,沪郊老年农民的养老金基本都要达到每月75元。但各区县还在纷纷提高老年农民的养老金。其中,松江区的力度颇大。去年一年,松江区、镇两级拿出了5000万元,为3.6万多老年农民发放了养老金。现在,该区不仅将老年农民养老金提高到每月100元以上,争取2010年前达到每月200元以上,同时还将年龄限制由“65周岁以上”放宽到了“女55周岁以上,男60周岁以上”。各镇、街道根据各自实力,也进一步提高农民养老金,如松江科技园区达到了每月150元,洞泾镇、方松街道则提高到了每月250元。
免费体检到村头
农村老人,看病不容易。对此,朱云龙深有体会。但庆幸的是,这一问题正在缓解之中。
几天前,镇里一批医生来到了中兴村,为该村18周岁以上村民进行一次免费体检。老朱告诉记者说,不少年轻人参加了免费体检,而他们老年农民去年就享有了这一项福利。据了解,2005年8月,金山区在全市首开了“对36岁以上农村居民进行两年一次健康检查”的先河,到去年10月该区共投入720多万元,为10.9万名农村居民进行了免费健康检查。
高龄老人,还享受了上门服务。据了解,对80岁以上的老人,山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季度还免费为其上门检查身体;对95岁以上的老人,则每月上门服务。
年纪大了,毛病多了,老朱也需要一份保障。去年,他缴纳了130元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现在,他已经得到了实惠。去年,他共花了500多元的药费,其中250元获得了报销。他的老伴是更大受益者。据介绍,她得了脑溢血,患病卧床已有好几年,先后花去了7万多元。医药费最初是子女出的,但后来合作医疗报销了3万多元。
更让老朱高兴的是,今年65岁以上的农民连130元也不必出了,全部由政府埋单。据悉,为了根治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顽症,金山还建立了镇、区两级大病风险基金制度,区级风险基金报销额由封顶1万元提高到了3万元。合作医疗贫困参保户最高可获得合作医疗补偿和救助12.5万元―14.5万元。
在中兴村的村卫生室,记者看到,这里大约有150平方米,其中检查室、临时观察室、治疗室、注射室、配药室、健康教育室等一应俱全。乡村医生范连华说,村民有了小毛小病基本不用出村,现在平均每天都有20多位村民来卫生室看病。老朱说,不出村看病就是好,老人出村看病行动不便,叫一辆车来回就需要20多元,舍不得。
小链接
老年农民的健康体检,正在沪郊普遍开展。为解决农民的看病难问题,各区县都在进行尝试。在青浦区朱家角镇李庄村的卫生室,记者不时看到有老年农民来免费量血压。据了解,该区已经取消了村卫生室的挂号费,基本做到不配药不收费,每天去卫生室看病的农民明显增加。去年开始,青浦区还建立了“大病单病种合作医疗互助基金”,农民一年缴纳10元,患了特种大病最高能获得50万元的报销。
天天观看数字电影
中兴村的两座老年活动室,是老朱他们每天的“娱乐场所”。
每天早上6:30,村里老人就赶往活动室。做什么?老朱说,喝喝茶,聊聊家常,再听听金山故事。这已成了他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据介绍,上午8点左右,活动室里最热闹,会有100多位老人到场。活动室下午3:30关门,因为老人们习惯于傍晚回去干家务、烧晚饭等。
记者看到,活动室里十分宽敞,共摆放了十几张八仙桌,此外还设有供水间、储藏室、阅览室、聊天室、民乐室等。村支书老储说,村里还特地聘请了4位服务员,免费为老人烧水、倒茶等。供水间里,摆放着6只水壶、18个热水瓶,可以想见上午烧开水时的热闹场面。服务员朱雪中说,一个上午,他要为老人们添好几遍茶水呢。
除了喝茶、聊天,活动室里还有不少项目。阅览室里,摆放着十几份报纸、杂志以及上千册图书,爱读书看报的老人可去那里。而民乐室,则是老朱爱去的地方,那里有琵琶、二胡等乐器,村里乐手常来为他们演奏。老朱说,村民杨公良擅长拉二胡,自己经常听他演奏。据介绍,山阳镇是远近闻名的民乐之乡,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的农民“五人之中就有一人学民乐”。
天天看数字电影,则是老人们的更大乐趣。服务员朱雪中说,自己除了给老人们添茶,还是数字电影放映员。他特地推出小型放映机,放下安装在墙上的大屏幕,给记者播放起了数字电影。打开电源,朱雪中手握遥控器,便开始选片、播放电影,整个过程就像是在家里放碟片。拉上窗帘,电影开始了……老人眼神不好,但银幕足够大,他们能够看得清楚、看得过瘾。
据介绍,现在金山78个行政村都建成了数字电影院,每村每月可获得10部到20部新片。放映员说,老人们最爱看战争片和江南特色的戏曲片,有些战争老片,他们甚至一再要求重复播放。
小链接
老有所乐,也是郊区农民的渴望。郊区书场就广受老年农民的欢迎。在南汇区下沙的老街上,记者见到了一位说书先生,他虽然家住市里,却常在郊区乡间走动。南汇区有十多家书场,其中不少好的书场还进行了扩建、改建,以期更好地吸引听客。据了解,说书先生们的“行程安排表”中,列着郊区近20家知名书场,如浦东竹林书苑,闵行安康书场,崇明康乐书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