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高校邓研会凝聚大学生 上海各高校已建立30多个邓研会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47

  上海各高校邓研会纪念小平诞辰百年的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广大青年学生怀着对小平同志的思念和崇敬之情,担当起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者、宣传者和实践者,而凝聚这股力量的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已经成为上海高校大学生中的一面旗帜。
  这个暑假,上海各高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的同学们异常忙碌。华东师大邓研会的200多名学生分赴四川广安、云南建水、广西百色、安徽大别山、深圳、上海浦东,“追寻伟人光辉百年路”;上海交大邓研会邀请北京高校的大学生来到上海,举行京沪大学生纪念小平诞辰百年座谈会;复旦大学邓研会主办的征文比赛、同济大学邓研会主办的网上知识竞赛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参赛……
  
活力社团成燎原之势
  
1996年4月30日,600多名上海交大青年学生走到一起,自发成立了全国首个“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首任会长罗云寿说:“在21世纪,大学生要有所作为,必须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邓小平理论就是科学的理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上海各高校学生邓研会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迄今为止,上海各高校已建立了30多个大学生邓研会,本科院校邓研会的设立率达到100%,一些高校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校、系、班三级邓小平理论学习网络。几年时间,“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已成为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最富活力的高校学生社团。
  邓研会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2000年之后,随着大学生“三个代表”研究会的相继成立,各高校的邓研会和“三个代表”研究会纷纷联合,共同开创理论学习和理论实践的新局面。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上海师大等10余个大学生邓研会,还和一些区、县中学的邓研会共建,把大学生邓小平理论学习成果辐射到中学。
  
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是高校邓研会的首要任务。硕士生龚金海担任上海交大邓研会会长已经两年,他说:“《邓小平文选》我是一页一页认真读的,做了厚厚的笔记,邓小平的胆略、眼光让人敬佩。”上海师大邓研会会长顾薪在详细了解了小平同志的一生后,感慨道:“他是一位伟人,更是一位谦虚、可亲可敬的普通人。”
  他们的看法在大学生中非常普遍。
  思维活跃的大学生不断尝试更新理论学习的形式。复旦大学的《进学》、上海交大的《领航》、上海师大的《成长》等刊物,已经成为大学生探讨邓小平理论的学术阵地;华东理工大学邓研会成立了专门的理论研究部;复旦、上海交大、上海师大等高校都建立了专门的学习网站;从1997年开始,同济大学邓研会每年都要编纂一本邓小平理论研究论文集,第7本论文集即将在今年11月出版。
  小平同志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精神深深影响了一代代学子,高校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龚金海拿出了交大邓研会这几年的《大事记》,200多项活动目录列了整整8页纸。工厂、农村、街道、学校……上海高校邓研会学生的身影遍布各地。神五升天、抗击非典、西部开发……在每一个重要历史时刻,上海高校邓研会都会抓住时机,以生动的活动带动周围的同学。正如一名邓研会会员所说:“光学理论是不够的,实践活动能使理论学习更透彻。”
  
担当青年思想领头羊
  
在大学校园里,“邓研会”已经成为一个品牌,成为一个亲切的称呼、身边的伙伴。她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在会员中间,而是辐射到整个大学生群体,带领着广大青年学生在思想、学业各方面争当先锋。
  在邓研会的带动下,邓小平理论正在内化为大学生的信念,激励着一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邓小平理论转化为观察问题的思想武器,用以指导自身的成才实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要求入党,上海高校学生党员比例逐年上升,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也不断壮大。
  服务西部的接力棒在上海大学生志愿者中传递着。报名2004西部计划的大学生比去年增长了42%,今年7月,222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西藏、云南、内蒙古等地志愿服务,而去年服务西部的志愿者中已经有多名提出扎根西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里,上海的青年学生正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抒发自己对小平同志的景仰之情。上海交大邓研会会长龚金海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继承伟人遗志,把青春和激情挥洒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