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以政府、行业和企业的“智库”而著名的“院士沙龙”学术活动,日前推出“促科技创新,助企业发展”系列专题。遇上难题的科技企业,可到上海院士中心“挂号”――提出具体的咨询服务需求。院士中心将邀请本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院士专家,为金融危机中的科技企业、产业“会诊”,就战略规划、技术创新、科研合作、成果转化等问题“开具处方”――提供无偿咨询服务。
据悉,“促科技创新,助企业发展”系列专题“院士沙龙”,目前已确定了医疗器械、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服务业等多个主题。日前举行的第37次院士沙龙,打响了该系列的“头炮”,聚焦上海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发展问题。
本市目前约有7000家医疗器械企业,去年实现工业销售119.5亿元,同比增长17.4%;预计今年可增至130亿元左右,近6年的产业平均增长率达到21.1%。行业内对上海医疗器械业的评价是:科技底蕴深厚,产业基础最好,经营环境优越,中小企业活跃。
但是,在国内各地区医疗器械工业销售产值“排行榜”上,上海已挤不进前三甲,且过多依赖进口产品。去年,全国医疗器械工业的销售产值达1200亿~1300亿元,渤海湾、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约占其中的80%,山东、江苏和广东分别是这三个地区的“领头羊”。
与会专家指出,金融危机前景不明,但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机遇不容错过。发达国家可能会在金融危机中削减公共卫生支出,这将给我国价廉质优的医疗器械产品提供市场机遇。专家建议,上海大力发展医疗器械市场主流产品的同时,优先发展家用医疗产品、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数字化产品,并关注人工器官、新型生物材料等新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