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神来之笔的水生态园林 上海黄浦江水文化博物园剪影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09

石连桥―――由感恩桥、双桥和泰顺桥三桥连接而成,桥桥相连,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为水博园特色景点之一
古香樟―――来自湖南省,据记载,树龄已有上千年,径围近6米,须4人方能合抱
自得其乐―――鹅在水博园湖中悠然自得
饮水思源碑―――黄浦江是上海人民的母亲河,碑名取自毗邻的黄浦江上游取水口,“饮水思源”四字由著名书法家程十发题写
韩湘桥―――百年古桥,桥址原在闵行马桥镇韩仓村。桥名因道教八仙之一的韩湘子而得名
龙凤桥―――始建于明朝,桥拱券顶部分别镶有一块徽雕,“腾龙”和“翔凤”。桥两侧的楹联分别为“龙生富贵天,凤来吉祥日”和“会心今古远,放眼天地宽”
廊桥―――颇有云贵一带傣族风格
水博园科普教育基地有多个展馆介绍水环境、水文化等知识
老照片展示馆―――历史悠久的老照片,引起青少年极大的兴趣
  黄浦江水文化博物园座落在浦江上游取水口,是闵行区马桥镇彭渡村的三千村民为保障上海市民饮用水安全而建的一个水生态园林。
  这是一片以保护水源、保护母亲河、展示黄浦江历史、文化和马桥古文化为主题,以文化展示、生态示范、休闲旅游、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大型水生态园区。
  我们走进已基本完成架构的水生态园区,只见成片成林的古树,或参天高耸、或老态龙钟、或残枝新发;银杏、香樟、紫薇、木瓜、金桂、银桂、对节白腊、红榉、白榉、瓜子黄杨,各领风骚,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苍劲、幽深而又充满活力的古生态画卷。与古树相伴的是形象生动、形态各异、取自不同地域、重达十吨、上百吨的巨石:太湖石、三江红、钟乳石、火山石、灵壁石。有的如群峰巍然、有的似仙女晨读、有的像如来打坐、有的如大鸟展翅、有的更像远航的风帆,给人以鬼斧神工之叹。
  近三十多座古桥,或聚集、或散落在园区的各个角落,五孔的韩湘桥、单孔的香泾桥、三孔的醒狮桥,还有跨梁式平桥、曲桥、廊桥,每一座桥都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让人们在游园中仿佛与历史相伴,与古人同行。园区内长廊、小桥流水间的亭台都以灰砖黑瓦登场,朱红的雕花木格门窗、青砖铺设的地面,处处彰显着传统建筑的精彩。
  整个古生态园区湖水与古桥相亲、古桥与亭台相连、亭台与古树相依、古树与花草相伴,一派古朴、和谐、充满野趣的园林风光。如果身处其中,你可在湖畔的茶楼里依窗而坐,品一茗香茶,赏一湖春色,或可在竹林中漫步,在凉亭中小憩,在岸边垂钓,这是何等的惬意和享受。
  “水博园”的不少建筑设计堪称是神来之笔。如座落在湖中的捧月亭以三座矮亭托起一座高亭,似三星捧月,一飞冲天;刻有“一帆风顺”四个大字的石帆是一块高8米、宽3米、厚0.4米的巨石,它矗立在江边的木船上,仿佛在为江中航行的船只祝福、祈祷;以韩湘桥为中心的古桥群落,把拱桥、廊桥、平桥及古戏台连为一体,形成一个庞大的、四通八达的古建筑、古石桥群,在湖水的映衬下,如蓬莱仙境,令人神往。
  目前,“水博园”已经是上海乡村旅游的重点推荐项目:“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绿色村庄”,并荣获了“中国最佳生态旅游景区”、“中国最佳生态效益”等奖项。成为上海市民出游的最佳目的地之一,开园一年多来已接待游客达100多万,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