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等居民安顿好了再改善工作环境也不迟 平凉街道办事处二让新办公楼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63

  “等居民安顿好了,我们再改善工作环境也不迟。”平凉街道党政部门抱着这样的想法,多年来坚持在老旧狭小的楼里办公,将好地块和好房子优先用来满足社区居民的公益需要――建敬老院、设综合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他们没有时髦的言语,不喊响亮的口号,却用实在的行动,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
  
  很久没有读到这样的新闻了。平凉街道办事处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处理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一次生动实践。
  
  位于怀德路、扬州路口的新建住宅小区旁,有幢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四层新楼,带有独立庭院,是个很不错的办公场所,有关方面原打算用它来改善平凉路街道办事处的办公环境。但街道党政部门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公共资源应首先用来满足社区居民需要。办事处日前决定,用这幢新楼开设综合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这是他们第二次让出办公楼了。去年,区政府动议改善平凉路街道办事处的工作环境,计划在搬迁一所小学后,为他们新建一幢多层办公楼。这个消息让街道干部兴奋了一阵,但反复考虑后,他们觉得不安:平凉路社区是陋房简屋集中的老区旧区,被市里列为旧区改造5个重点之一,11万居民大多居住条件不佳,有的人家终日不见阳光,有的还在用马桶――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好意思自己搬进新办公楼?
  
  于是他们建议,将规划中的办公楼改建成敬老院,让社区孤寡老人有个舒适的安身之地。这一建议得到了杨浦区委、区政府的赞许,经过规划调整,平凉路社区第一个社区敬老院顺利立项。这里有100多张床位,配套齐整、收费低廉、绿意盎然。街道党工委书记卢炎说:“等居民安顿好了,我们再改善工作环境也不迟。”
  
  对比目前本市各处新建或改扩建后的街道办事处,平凉街道办事处可称“最老旧狭小”。位于杨浦区吉林路1号的这个办事处,除了一栋老式小楼,大部分是简易房屋,总建筑面积只有800多平方米,从上世纪50年代沿用至今。当初工作人员只有30多人,如今已增加到百余人。记者最近又一次造访平凉街道办事处,被看到的场景深深打动:5个部门合用一间办公室;10平方米的伙房算作办事处食堂;一些楼层的卫生间只有2平方米,男女轮换使用;2楼的通道狭窄得容不下两人并肩行走;大多数房间很难晒到阳光;没有停车场……
  
  办事处逼仄老旧,但街道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是一流的,宽敞明亮、功能齐全,有的面积在2000平方米左右,有的超过3000平方米。街道将经济收益的60%都投入了公共服务。
  
  为了让居民得到更多的公共活动场地,街道专门设立了国资清理机构,通过关闭小商业、收回租赁房、腾出办公房,新设了8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4个卫生服务站、1个老年配餐送餐中心以及1个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公共服务高标准、办公条件低要求,鲜明的对比使百姓口服心服。有个居民为住房问题来上访,他一见办事处的状况,愣了一下说:“有牢骚到这里也熄火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