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新华文轩:大灾之年改革不停步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79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突袭四川,却没有让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放慢改革的步伐。大灾之年,新华文轩克服重重困难,深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机制,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产业效应,成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中艳丽绽放的奇葩。
  2008年12月28日,贵州图书业有了一个崭新的名词―――“贵州新华文轩”。这是四川省灾后重建的第一个跨省文化产业项目。
  新华文轩董事长龚次敏告诉记者:“地震使新华文轩在川内的连锁店遭受了不少损失,在积极重建的同时,我们没有放慢跨区域经营的步伐,而是将与贵州新华书店的合作当作灾后重建的重要项目加快实施。”
  截至去年底,新华文轩的网络已经从四川铺到全国,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市场版图。
  在市场铺向全国的同时,新华文轩还显现了一个辐射全国教育产品征订市场的雏形:去年,占地8000平方米的新华文轩北京物流分中心开始运行,它由收货、商品管理、出货3个区域构成,现在包件的日吞吐量为2500件左右;同样在去年,随着在全国图书馆馆配图书、大中专教材供应市场的业务不断推进,新华文轩决定将分销连锁事业部扩建为中盘事业部,并迁往北京。
  延长的产业链率先在2008年初的“全国图书馆新书现货看样采购会”中形成“利益链转移”,一本书卖向全国的网络效益被成倍显现。这次“图采会”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次批准由新华书店总店与新华文轩联合举办,对全国书商来说是个强烈的信号:把书交给文轩,一定卖得多!通过这次尝试,新华文轩向全国近20个省区市的64家客户发货,实现销售码洋6500万元,大大超过上届。今年1月,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委托,新华文轩独家承办2009年“图采会”,实现订货码洋8100万元。
  数据证明,目前出版发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较为分散的现状,被新华文轩改善了。新华文轩提高了图书在全国市场中流通的效率,为上、下游提供增值服务和新业务,并以此为基础支撑了新华文轩的更快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