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宣传文明祭扫提供心理慰藉 墓园社工:清明节新“风景”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45

  4月4日,本市各大墓园迎来清明祭扫最高峰,在嘉定、浦东、奉贤的三家墓园里,首次出现50名社工的身影。他们的辛勤工作为这个传统节日增添了温暖、平安和文明。
  早上8时,嘉定松鹤墓园里人流摩肩接踵。在各个墓区入口处标明落葬联系处的摊子前,摆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上海社工咨询服务点。头戴标有“上海社工”字样的深蓝色帽子,胸挂社工工作证,复旦大学研究生黄喜容一边发放文明祭扫宣传资料,一边接待市民咨询。“希望我们的一个微笑、一声慰问、一次搀扶,能让前来祭扫的市民感受一分安慰。”
  市民政局职业社会工作处的薛海表示:“祭扫逝去的亲人,市民难免悲伤,需要得到心理安慰。但墓园员工主要负责保洁、保安和具体业务,没有专人负责心理慰藉和疏导,专业社工恰能起到这个作用。”据介绍,此次社工在业务接待、交通、安全等方面全面介入,除了提供专业服务,还参与冲突预防、事故处理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在墓园落葬联系处第二接待点,一名中年男子气愤地质问落葬工为何自家父母的墓穴有开裂现象。一旁的社工王子美忙走上前:“别动气,我是社工,跟我说说怎么回事吧!”原来,这名男子的母亲去年冬至下葬,之后由于冰雪天气,可能对墓穴表面带来一定影响。王子美记下墓穴位置,表示一定会及时告知园方尽早解决。中年男子接受了王子美的建议。
  回到服务点没多久,王子美又注意到一户为亲人举行落葬仪式的家庭中,一位老人格外伤心,走在前面的小伙子捧着骨灰盒,上面是一位中年妇女的照片。王子美忙上前陪伴老人,轻言细语安慰。据市社工协会秘书长何明宝介绍,“白发人送黑发人”、中年丧子或丧偶等群体是社工重点关照对象。
  记者发现,面对庞大的祭扫人群,50名社工远远不够。社工王子美建议:墓园引入社工的同时,还应配备更大数量的志愿者队伍,这样有助于满足广大祭扫市民多方面的需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