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委干部新鲜事:如今要会拿鼠标上网当版主
“我无语了。”去年9月20日凌晨6:30,一位杨浦居民从梦中惊醒,楼下传来一阵阵“咚咚”声。好不容易等来了双休日,好不容易想睡个大懒觉,却“就这样给搅黄了”。哪怕用被子蒙头,哪怕把耳朵塞住,可这紧一阵慢一阵的装修声无可挽回地让人一点点清醒起来。也曾有人恨起来一时找不到物业电话就直接打了110,可毕竟邻里邻居的,怎么办?
7:19:37,这位居民坐在电脑前进入小区业主论坛,发出一条帖子,标题《让人气愤》。
数十分钟后,附近一幢居民楼里,52岁的居委书记张洁早饭后如常打开电脑。看完这条帖子的第一件事,是以“版主”身份、用“版主”特权查出这位网名“长河落日626”的具体楼道门牌。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出门、找物业、现场劝阻,以及回到家中再上网。12:23:04,她用“雍景苑张洁”的网名对原帖回复:“星期六、星期日施工不能影响居民,现已要求施工人员今明两天停止施工。”
一个上午,一件突发,一条帖子,一位“版主”。其实她所能做的,还有“置顶(将好帖子放在最前面醒目位置)”,亦可“潜水(浏览帖子以了解社情)”或“冒泡(发帖回帖以表达意见)”,当然也可以删帖。这是上海首批社区干部网络论坛版主之一,这是在上海率先试点的杨浦区新江湾城社区,这是上海正将全面推开的“双版主、双进入”网络社区创新管理模式。
社区新版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居委会干部要会拿扫把,七八十年代的居委会干部要会拿笔杆。如今啊,居委会干部可要会拿鼠标。”新江湾城一位社区干部笑着对记者说。上面说的雍景苑社区居委书记张洁,如今在网上被大家尊称为“大姐”。和她搭档的业主版主郑宝华说,张大姐当版主后,解决一些网上反映的小区问题方便多了。
每天忙碌之余,时代花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惠英便熟练地打开电脑,浏览论坛,发帖回帖。五十出头的她说:“新时期,居委会干部可以通过网络交流优化以前挨家挨户上门的工作方式。我觉得上论坛有两大好处:一是快速全面了解民情,二是及时化解矛盾。探索效果不错,以后,在网上发通知还得学学网络语言,活泼一点,别让人感觉居委会就是板着面孔的。”
打开搜房网,新江湾城街道9个社区的业主论坛基本都实施了“双版主”模式。这些论坛总计发帖32万多条,单帖平均回复量为10个,收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建议60余条,解决路面坑洼等实际问题50余项,发布各类服务信息200余条,街道还将社区干部网络宣传和服务工作表现纳入了年度考核体系。
去年8月,上海社区干部网络论坛版主培训在杨浦区新江湾城社区启动,来自杨浦的300多名年龄多在四五十岁的社区干部代表接受培训,参加培训的新江湾城部分社区干部成为上海首批社区干部网络论坛版主。
这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的总要求下,根据上海市委宣传部总体部署,市网宣办会同杨浦区委宣传部,依托东方社区信息苑,联动搜房网等公共网络论坛开展的网络社区服务的新尝试。
“双版主、双进入”,让现实生活中的居委会干部进入所在社区业主论坛,与原来版主合作共当版主,同时邀请虚拟社区中的版主进入居委会和小区交流沟通。这一新时期“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的一线工作法,经过半年多的试点和培育,在杨浦区新江湾城等街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破解网络社区的管理难题,还搭建起汇聚民智、为民服务的良好互动平台。根据市网络文化发展计划,今年将在全市全面推开”,市网宣办副主任谢海光说。
互动新家园
小区门口马路上突然多了一个坑,有位业主在论坛上一抱怨,居委干部立刻着手处理。还是那位抱怨业主,这一次,兴高采烈地拍了一张坑被填平的照片发上论坛。
《请邻居们群策群力,如何缓解时代花园停车难的问题》,针对居委干部发的这则征询意见帖,业主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帖:“邻里中心的地下车库能在晚上或者节假日开放吗?”“可以利用小区的探头和指示屏,及时告知哪里有空的车位”……
听民意,集群策。正如新江湾城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蔡祺龙所说:“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在虚拟网络中也需要实实在在地做事。”在论坛上,除了社区干部组织活动引来居民参加,业主们同样自发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活动,社区干部欣然加入其中。翡翠东森花园的论坛十分活跃,业主们自发组织了“东森义社”,倡导大家参加公益活动。活动固定在每周六上午10点开始,去新江湾城生态走廊捡拾垃圾。除了热心的业主,街道社工徐芳等也参与其中。“大家穿着统一的服装,自带工具,干得热火朝天,眼看垃圾越来越少,特有成就感!”徐芳说,“我们的活动很多,有许多联谊晚会,下一步还想建特色俱乐部,社区干部和小区业主网上网下积极互动,就像一个大家庭,让大家找到了归属感。”此外,杨浦区委宣传部和东方社区信息苑、搜房网等不仅积极配合组织培训,而且还支持街道定期召开版主沙龙,促进交流互信。
“上海几乎所有地区都有业主论坛,它直接接触基层民众,贴近百姓生活。虽然居委会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但等上班族晚上回来,社区干部可能已经下班了,有些服务也许难以周全。”培训承办单位、东方社区信息苑张洁总经理说。上海有关部门一直在探索有效的方法途径,对业主论坛这样的公共网络平台所反映的民意民情建立一套快速发现、汇聚、响应、处理、反馈的机制,同时将各个部门正在推进的一些工作及时告知居民,与网下的工作相配合,以此共建和谐的网上家园。
新式串门法
雨后的“上海梦想雍景苑”,空气里有一股清新的植物味道,长长吸上一口,心里似乎都觉得安宁。这个位于杨浦区闸殷路上的新楼盘,2007年初陆续有人入住,至今居民不到600户、仅约一半,而且以白领为主的“新上海人”占了三分之一。
社区工作有句老话,串百家门、知百家情。但现代生活节奏快,而且越来越重视生活私密性,尤其是在群众基础先天薄弱的新型社区,社区干部的传统工作方法常常“碰壁”,但与此同时网络上的业主论坛却人气十足,居委工作在兼顾传统方法之余如能更多地“网上行”,将此作为一线工作法的新途径,就能直接倾听百姓心声、引导他们理性表达,并有针对性地为群众办实事。
采访中,新江湾城的社区干部都很坦诚。“其实,某种意义上讲,认真关注网络民情,积极开展网络社区交流和服务,也是被逼出来的。”党工委副书记印汉成说起了一件事情。2007年年末,由于新江湾城社区中心部位某楼盘的一些问题,业主论坛上的反映较多。这一情况,被街道宣传干部及时发现并上报,各方面及时工作,避免了事件恶化。恰巧,没隔多久,市网宣办和杨浦区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专题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印汉成深有感触:“鉴于当时我们新江湾城的业主论坛已总计发帖约23万条,居民中影响很大,因此探讨如何用好这个平台,使之成为通达民意、了解民情、疏导民怨的有效载体,真是太及时、太重要。”
“我们只是先吃了个螃蟹,并发现这螃蟹的味道不错。只要老百姓满意、方便和欢迎,我们定会继续做下去,做得更加好。”新江湾城社区干部强调说,他们只是先跨了一步,而探索新机制并不意味着抛弃旧方法,社区干部对于老人、残疾人等群体还是会经常上门服务。
融入新媒体
“业主论坛是现代化的信息地盘,个中又不乏武林高手,弄得不好是要被踢出去的。”采访中听到的这句话,轻松中透着几分感慨。
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的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总人数已达2.98亿;根据清华大学媒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2008年发布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新媒体在传媒产业中的比重增加到28.07%。新媒体带来了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之间的更多互动,每个人都可以由信息接受者变成信息发布者。但眼下的态势是,要想成功融入新媒体,并不是那么容易。
在“双版主、双进入”模式实施前,新江湾城街道诚邀所有业主论坛的版主召开“网友座谈会”,而后版主们发帖征求网民意见,虽然大部分赞成,但持反对意见的也有一些。“所以我在去年8月的培训后,还积极向办公室里两名大学生社工请教,“潜水”、“灌水”、“马甲”等网络用语我现在清楚得很。另外,我从来不删帖子,有次也是及时打电话给郑版(郑宝华)商量后由他删掉的。”版主张洁说。
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杜骏飞表示:“这种相互渗透的尝试是一种具有前瞻性和科学观的公共管理,因为网络社会的本质就是基于互联网的虚拟与现实的统一体,而现有行政模式往往忽略了网络舆论,由此产生的弊端是公共政策、管理与民意脱节,导致一系列群体事件的发生及流言的传播等;其次,所谓的‘草根声音’有时会在不了解事件实态、相关背景的情况下处理信息,其积弊会形成一些社会沟通的负面作用,如能向现实管理渗透,有利于避免传播失误,有利于民意与政声的对接。当然,这种相互融通交流的好的想法,是否能产生好的效果,还有赖于双方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避免以牺牲意见的自由表达为代价。”
沟通、分享、互助。“双版主、双进入”,为互动为融入。下一步,新江湾城考虑让党员版主公开党员身份,更好地宣传政策、听取民意、服务民生、解疑释惑、改善工作。而在雍景苑业主论坛上,记者看到一则今年1月24日小年夜的祝福帖子,发自谢海光:“在过去的一年里,经常看到众多网友在论坛里讨论大家关心的各种民生问题,交流各自看法,逐步达成共识或求同存异……网络真好,越来越看到其汇聚民意、沟通融合的作用,作为普通网友一员,致以深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