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为根除“问题英语标识”献良策 三名中学生走进上海市政府介绍科研成果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04

  3名来自华师大二附中的高二学生――宋晨曦、刘莹、钟倍尔,近日受邀走进了位于人民大道的市政府会议室,向有关市领导介绍他们“张罗”了大半年的《城市公共场所错误英文标识调查、成因分析及规范化实施研究》。
  
  这一由上海科学会堂青少年英才俱乐部精心指导完成的课题,日前刚刚获得第23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奖成果展上,3名学生在京沪两地完成的公共场所英文标识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给政府的区域整改建议、自主开发的公共场所标识用语双向翻译软件和网站,引起了有关市领导和政府部门的兴趣。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市政工程管理局的负责人也出席了这场由学生主讲的特殊市政会议。接下来,相关部门将考虑采纳三位高中生的课外研究成果,好好治治街头的“问题英语名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将成为“治疗”过程中的两大关键时间节点。
  
  拼写错误、语法不当、漏译错译、大小写和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中式英语,在申城街头时常可见。有些繁华路段的英语标识竟错得非常离谱。尽管媒体屡次“曝光”,民间“啄木鸟”队伍不断行动,大多数出错的公共场所也能知错就改,但是,旧错刚改、新错又犯,街头英语错误百出似乎成了一种“顽症”。
  
  宋晨曦、刘莹和钟倍尔是在陪同外宾参观访问时,第一次和“问题英语标识”打上交道的。后来,三人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公共场所英文标识“挑刺”。他们先后在上海和北京两地展开了系统调查,发现由翻译直接导致的错误占总量的60.82%。根据调查结果,三人大胆地向政府提出了整改建议:志愿者监察,错误、疑惑英语标识上报,区(县)英语工作者审核,下发整改通知单,纠正错误并上传整改文件给区(县)语委。
  
  去年随学校赴纽约参加“苏州河和哈德逊河治理交流”项目的三周时间里,宋晨曦做起了“有心人”,收集整理了大量道地的公共场所英语标识。今年寒假,3人自费赴北京,向专门负责公共英语标识的修改和规范的北京市民讲外语办公室取经。现在,学生们着手设计专用的翻译软件,开通“城市双语标识网”(www.signschina.cn)。同时,由宋晨曦、刘莹、钟倍尔发起的中学生“啄木鸟”社团也已走出上海,和北京海淀区的同龄人取得了联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