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2006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的筹备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筹办方中国为峰会所做的诸多“特殊安排”近日陆续浮出水面,显示出东道主的周到与精心。一直参与峰会筹办的上海市外办告诉记者,最后几天筹备办公室最重要的任务是“抠细节”,“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复推敲,力求避免发生任何误差”。
现代化设备助阵
上合组织峰会举行前夕,由上海市交警总队从瑞典引进的4辆具有巡逻和牵引双重功能的“两栖”摩托车正式上岗。这些摩托车中的“巨无霸”具有牵引2.5吨轿车的能耐,峰会期间它们将成为城市交通顺畅的保障者。
上海气象部门也在峰会前夕引进了最先进的气象监测车,随时随地为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提供现场气象保障服务,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气象专家介绍说,这辆国际最先进的气象监测车身怀"四大绝技":车顶的风廓线仪能洞察地面至空中千米各个高度的风向风速;GPS探空仪可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准确跟踪探空气球,收集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雨量、臭氧含量等气象要素;超声风温仪能在一秒钟内完成20次三维测风,这个"移动气象台"还能在移动过程中准确定位观测点经纬度和所在高度。
璀璨夜景迎宾客
为了让城市的璀璨夜景展现在中外宾客眼前,上海市路灯管理部门将路灯检修周期缩短为3天一个轮次,以确保全市10万盏路灯的亮灯率达到99%以上。在外滩等重点灯光景观地区,则将保证不让一盏路灯"熄火"。
上海在城市绿化方面也别具匠心。在黄浦江游船码头,由2万多盆、6种不同颜色的鲜花和南方植物,组成了象征"六国和谐"
的巨型花坛;上海科技馆附近的砂岩广场,主题花卉既似白鸽飞翔又如两手交握,象征和平与合作;东方明珠电视塔前的环岛,白鸽环绕着镂空地球仪,象征世界和平。
市民热情支持
上海,是"上海五国"机制诞生地,又是第一次上合组织峰会举办地,上合组织更是以这座城市命名。独特的缘份让上海各界对再次举办峰会有了厚重的责任感,"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峰会"成为上海1700万市民的共同心声。
为保证峰会的成功,同时尽量减少对上海市民工作生活的影响,上海将峰会时间调整为休息日,将对部分区域和道路实施交通管制,上百条公交、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都将进行临时调整或暂时封站。对于这些临时性安排,上海市民给予了理解和支持。
上海市民汪纯厚已经给全家订好了去杭州的来回车票,准备在峰会期间逛逛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还有许多球迷在东方网上留言:"留在家中看世界杯也是对峰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