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从有关方面获悉:通过实施第一轮“三年技能振兴计划”,本市高技能人才占技术性从业人员的比重,从2002年底的6.2%提高到了2005年底的14.98%。今年本市启动实施新一轮“技能振兴计划”,力争到2010年,将这一比重提高到25%左右。
新一轮“技能振兴计划”,重点面向本市着力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强既能动手、又能动脑,具有较高知识层次、较强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上海未来产业发展的要求。
技能振兴,瞄准具有较强可塑性的青年人群。本市将深入推进“职业见习计划”,选择更多知名企业作为职业见习基地,让青年人到这些企业中具有较高管理或技能含量的岗位进行见习,提升综合职业素质。本市将在高校深入推进“双证书”制度,使大学生毕业时在取得学历证书同时,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要向高等级、国际化覆盖,提高“含金量”。同时,本市将把大学生纳入政府补贴培训范围,对参加本市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培训的大学生,给予一半的费用补贴。
个人培训,政府“埋单”。目前,本市正着手建立人本化的职业培训补贴个人账户制度,今年将先期为本市就业困难、技能提升需求迫切的30万上海市民(其中郊区15万人)建立职业培训补贴个人账户,以后再逐步扩大适用范围。职业培训补贴个人账户资金由失业保险基金注入,额度为2000元。政府倡导、市场急需的培训项目和账户支付额度,将在政府公共网站及媒体上公布,个人可自主选择,并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使用账户资金。对参加符合本市政府补贴规定项目培训,但费用超出账户额度的部分,可在劳动者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再行注入账户资金。
本市正着力打造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平台。这些平台由政府集中投资建设,面向本市所有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免费技能实训和技能鉴定服务。目前,本市已建成天山路数字制造业和创意产业公共实训基地,每年参加该实训基地训练的近40万人次,已处于满负荷状态。根据未来5年-15年上海产业发展规划,本市正在进行一批新的公共实训基地规划和建设,形成包括生物医药、会展、现代电子、港口物流、汽车服务、现代休闲生活服务、创业等项目的公共实训基地总体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