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在我国实现载人航天、青菜太空开花的幕后,有一位默默支撑科研的“英雄”――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他们为国家重大专项“空间生命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5年多的信息支持,定时将国际上最新、最重要的相关科研论文与航天规划、报道等,翻译、整理出来,第一时间送到参与项目的所有科研院所、医院、大学等研究人员手中,使他们节省了大量时间与精力。
不久的将来,如此便利、高效的专业数据服务,将“飞入寻常企业家”。记者日前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获悉,由该中心牵头的“上海重点研发领域个性化知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已于近日获上海市科委立项。
该项目将联合上海市和中科院沪区信息资源,在“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开展我国区域个性化知识服务体系建设的最新尝试,建成后可满足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中小科技创新企业、科研院校的科技信息服务个性化需求。目前,上海市科委与江苏省科技厅、浙江省科技厅正在合作将两省一市的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整合起来,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推出长三角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并规划在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内设立联合的科技信息服务点。
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是该平台最大的亮点。根据数据用户的口味和需要,不仅能从多种语言的海量文献中挑选出合适的“菜品”,还通过翻译、整理等手段,加工成“净菜”,让科研单位和企业能快速“下锅”。据该项目开发人员介绍,他们会了解用户关于文献的学科与专业需求,在数据库和互联网上搜索、下载之后,定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推送给用户。此外,他们还会及时跟踪重要文献与信息,利用专业数据库或专门软件的评价功能,选取相关学科与专业方面最新或者最重要的文章和信息报道,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主动推送给用户。系统还会记录下用户最关注的专业期刊,并自动告知用户最新的文章目次。
根据计划,该体系将联合已加盟到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文献服务的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以及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共22家文献情报单位。该项目主要负责人汤江告诉记者,他们将首先选择入选国家火炬计划的高科技企业、科学园区与孵化器中的企业,以及一些重点实验室进行试点。系统将在今年8月前后试运行,明年起正式提供服务。